父亲母亲和静禹都在家。静禹放寒假回来,来到年了,他又出摊卖鞭炮,这时,他刚收摊回来。
母亲看见九光,一张脸立刻板了起来,可是,冬儿的一声“姥姥——”母亲就高兴得什么都忘了。
母亲连忙把冬儿抱起来,放到炕头,说:“冷不冷啊?快上炕暖和着,姥姥给你做点好吃的。”
九光说:“挺长时间没来了,冬儿也想你们,我就带她过来看看。”
母亲叹口气,说:“我再炒个菜——”
母亲到厨房,炒了一盘鸡蛋,放了一勺糖,端到桌上。
静禹给冬儿盛了一碗粥,父亲搂着冬儿,坐在桌前,给冬儿夹鸡蛋。
父亲一开口,眼圈就红了,说:“冬儿,想姥爷没有?”
冬儿软软的声音说:“想了,想姥爷,想姥姥,想妈妈。”
母亲的眼眶已经湿润了,她说:“冬儿乖,吃饭吧,姥姥给炒的鸡蛋,是甜的,尝尝。”
母亲夹起一块鸡蛋,递到冬儿嘴边,说:“看看姥姥做得好不好吃?”
冬儿连忙探着头,小嘴接了姥姥递过来的鸡蛋,吃得一脸陶醉。
母亲强忍着眼泪,说:“冬儿喜欢吃,明天还给我冬儿做。”
自从静安和九光离婚后,父亲和母亲去看过冬儿两次。每次到了小铺,都被九光他妈扒扯一顿,说他们没教育好闺女,让静安到舞厅去鬼混。
母亲虽然也没有好话怼搡九光他妈,可毕竟是在人家的小铺,他们还是去看望冬儿,总不能在小铺跟冬儿的奶奶吵架吧。
最后一次看望冬儿回来,母亲发誓说:“再也不去小铺了,九光他妈那张嘴,一出生,就用粑粑戒子擦过。”
静禹放寒假回来,去看一次冬儿,把给冬儿买的礼物送去。九光他妈也在静禹面前,说静安的各种不好,说静安不守妇道,把孩子扔下,就跟人跑了。
静禹也没法在冬儿面前,跟冬儿的奶奶吵架,他也生气,回来之后,再也没去看望冬儿。
一晃,没见冬儿好多天了,冷不丁地见到冬儿来,一家人都很高兴。
离婚后,九光还是第一次带着冬儿到静安的父母家,他到了这里,装得文质彬彬的,倒是没有说静安的坏话。
他把2000元拿出来,放到炕桌上,对父亲和父母说:“妈,爸,上次因为工地的事儿,我进去的时候,你们送到小铺的钱,我现在还给你们。我跟静安离婚的时候,当时手里没有钱,现在工程款下来,我马上给你送过来。”
母亲没想到,九光还能来还钱,看到冬儿的喜悦,她又收了静安的钱,所以,一高兴,糊涂了,说:“静安都还给我了,不要了。”
静禹连忙把钱收了起来,放到炕头,说:“妈,你收的是我姐的钱,你不应该收,你还给我姐。我姐夫欠你的钱,现在还给你,你应该收。”
母亲有点糊涂了,还以为静安和九光没离婚,是一家呢。
时光真是过得快呀,一晃,静安和九光的孩子,都已经两周岁,三毛岁了。没想到,女儿女婿的日子越过越散,最后竟然分道扬镳,母亲想起来,就难过。
母亲为冬儿难过,这么点的孩子,妈爸就分开了,可怜。吃个鸡蛋拌糖就高兴成这样,平时她在家里,看来也吃不到什么。
九光父母家的条件还是不错的,尤其开着小铺,不过,他们很少给冬儿吃小铺卖的食品,担心把冬儿的肠胃吃坏了。家里每天做菜做饭,也没有人问冬儿喜欢吃什么,都是听九光他爸的。
这么多年,家里一直是这样,每天做什么饭,买什么吃的,都要询问他爸。他爸想吃鱼,就做鱼。他爸想吃肉,就做肉。他爸想吃蔬菜,就做蔬菜。
冬儿喜欢吃鸡蛋,但爷爷不喜欢吃鸡蛋,所以,小铺的饭桌上,很少见到鸡蛋。
晚上,九光和冬儿回去的时候,母亲找了一件棉袄,给冬儿裹在里面,叮嘱九光驮冬儿回家时候,要不时地回头看看冬儿,别把冬儿甩掉了。
静禹出来送九光,一直送到出了胡同口。
静禹说:“你跟我姐过散了,但你们都是冬儿的父母,我也是冬儿的舅舅,我们好聚好散,再打打闹闹的对冬儿影响不好,我们都要为冬儿着想。”
九光说:“到啥时候,你都是我小舅子,将来你毕业,分配回来,有用得着你姐夫的,你姐夫不会看着不管,肯定帮忙。”
第二天上午,静禹去了长胜舞厅,没找到静安。
葛涛一听说静禹是静安的弟弟,他说:“别说,你们姐俩长得挺像的,她跟一个服务员在外面租房子住,我给那个服务员打个传呼。”
葛涛给宝蓝打传呼,宝蓝回话,葛涛说:“静安弟弟来长胜了,要找静安。”
静安连忙从宝蓝的出租屋出来,赶到长胜。
看到静禹,静安又惊又喜,说:“你咋来了?”
静禹说:“妈让我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