晰。
商周之时,成套九鼎并非稀罕之物,因上古便有天子九鼎之说。而最初的九鼎,则源自一则古老传说——禹王九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禹王集九州之铜铸九鼎,鼎身铭刻各州物产与珍奇异兽,象征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尽归夏朝。九鼎遂成镇国神器,王权象征。
自周室衰落,九鼎对秦充满敌意。百余年前,秦武王争强好胜,任用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武王四年,他与孟说比试举"龙文赤鼎",不慎双目溢血,胫骨折断,当夜身亡,年仅二十三岁。
这龙文赤鼎正是九鼎之一。周显王时,九鼎沉没于泗水彭城,从此再无踪影。
直至秦皇一统天下,天地气运加身,失踪已久的九鼎终重现世间。
第五十章 归墟,蜀山惊变
月神与星魂率领精通占卜之人,先向秦国先王牌位恭敬行礼,随后围拢九鼎,神色各异。
"鼎上铭文仅记载大禹治水立国之事,其余内容尚未破解。材质为青铜掺杂天外陨铁,工艺粗陋。"
"如此说来,九鼎别无特异之处?"
"未必。"
月神轻抚铜鼎,指尖划过冰凉的纹路:“虽是凡铁所铸,却承载王朝气运。自夏商周以来,九鼎便是社稷重器,想必凝聚着天地气数。”
邹衍收起星盘,沉吟道:“用作镇国礼器倒也相宜。只是……陛下当真要将九鼎运往蜃楼?”
“圣意岂容揣度。”星魂负手而立,紫袍无风自动,“待北疆战事平定,再议东渡之事。沧溟凶险,须得万全准备。”
农家历师突然插话:“星魂大人上次与云中君出海,可曾遇见异象?”这位观星者毫不在意身份悬殊,在观星台上,众人皆以天地为师。
星魂瞳孔骤缩,指节发出清脆声响:“……归墟,我们见到了归墟。”
……
蜀地群峰如浪,后世所称峨眉、青城,此时不过是寻常山峦。青城因方士阴长生隐居得名,而真正的蜀山,藏在更幽深的云雾里。
“桑海滨常有奇观。”小虞倚着窗棂轻声道,“时见巨岩浮于沧海,似真似幻。”
“浮岩?”
嬴政指尖轻叩案几:“世人皆道是蓬莱仙岛。然瀛洲远在重洋之外,岂能目及?”说着忽然压低嗓音,“那礁石……许是禹王碑,或许瀛洲本就在……”
“在何处?”
“无妨。”他将少女揽入怀中,“传闻石上居者皆容颜永驻,寿逾千载。”
“千载光阴……”小虞仰起素颜,“先生,我们也能如此长久么?”
“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帝王斩钉截铁。
赵高如影子般显现:“启禀陛下,虞子期半年前已离蜀山,现居成都。”
“倒是机警。”嬴政勒住缰绳,双眸泛起金色流光。远处青山死寂,白雪覆顶处却翠得诡异。
“幸好他走得早。”
他摩挲着玉扳指叹道:“那老东西,终究不能以凡俗视之。”
听闻兄长平安,小虞稍宽心:“山中变故究竟……”
“若朕所料不差。”嬴政凝视山巅,“此刻蜀山,已无生灵。”
寒意瞬间爬上三人脊背。天子金口玉言,从未有误。数百族人,竟在虞子期撤离后尽数湮灭。那片苍翠之下,究竟藏着何等可怖之事?
“这到底是疯癫之举,还是暗藏玄机……”
他沉思之际,忽见小虞已哭成了泪人。这片土地承载着她的记忆,安葬着她熟悉的身影。
**第五十一章 流光易逝,箭起!**
嬴政轻轻将她揽入怀中安抚,随即向赵高使了个眼色。侍从会意,立即奉上雕花长弓。
“莫怕,朕为你讨个说法。”
他抚摸着少女的青丝,温言道:“若心里憋闷,不妨哭个痛快?”
少女抹去泪痕,从腰间抽出一支二尺有余的碧玉笛。笛管上二十六孔错落有致,随着她指尖轻按,凄切笛声顷刻漫过山野。声波震荡处,竟幻化出车马行伍之景,须臾又消散无踪。
此物名为“昭华笛”,本是秦宫秘藏。当年卿初公主百般求取不得,如今却落在小虞手中,足见君王偏爱。
哀戚的笛声既是追思,亦是诀别。待余音散尽,嬴政挥手屏退众人,独自执弓跃上绝巅。远处青山笼罩在诡谲雾气中,恍若蛰伏的巨兽。
正如白凤所料,入山者必失方向——山中禁制隔绝神识,天地威压令人神智昏聩,踏入者五感皆乱。
“难怪连卫庄都折在此处……这阵法着实古怪。”
“山顶浊云翻涌,地脉之气却被阵法驯服,浑然天成。”
在嬴政看来,整座蜀山犹如铁桶,外力加诸其上,竟会被山川草木均摊。欲入山必破阵,而破阵又须先入山……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