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阵亡者若无家人,安葬于集体陵园,由周边各乡每年两节进行祭祀;
有家人者,送回本乡,安置在本乡烈士陵园内,接受本乡香火供奉。
有了杨平这个承诺,伤兵营里李傕、郭汜的伤兵,以及那些在等候治疗的白波军伤兵,全都眼中有光,求生欲满满——
他们都清楚,此战过后,自己会加入杨都督的护民军,以后也能享有这样的待遇——生者不愁生计,能风光地过完后半辈子;
亡者不会做孤魂野鬼,年年都有人祭祀。
连绵不断的营地白日里热热闹闹,到了晚上十点多,才渐渐安静下来。
杨平临时的中军大帐内,气氛却与帐外截然不同。
护民军旅级以上的军官,李傕、郭汜二人带领的二十多名校尉,汇聚一堂。
不同的是,李傕、郭汜这两匹“饿狼”手下的校尉们,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可此刻,看着坐在主位那名年轻温和的少年,心中却满是发自心底的敬畏。
只因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位杨都督起兵半年,指挥过十多场万人以上的大战,从无败绩!
不少当世的名将都陨落在他的攻势之下。
以前离得远,只闻其名,没什么太大的震撼,可今日一战,亲眼见护民军军如砍瓜切菜般,将与他们实力相当、甚至略胜一筹的追击敌军打得全军覆没,他们才真正感受到了震撼!
而且,传说杨都督麾下的士兵全都没有夜盲症,尤其擅长打夜战,若是杨都督此刻发难,他们的脑袋,恐怕眨眼间就会被送到案前。
更何况,主座上的杨都督身侧,还站着这个时代无敌的吕布。
这群平日里桀骜不驯的军官们,此刻乖得像小学生听老师讲课一般,安安稳稳坐在马扎上,大气都不敢喘。
杨平召开战斗总结,自然不会亲力亲为。
只听郭嘉上前禀报:“禀报都督及诸位将军,
截止目前,我护民军此次战斗共计阵亡412人,伤残无法从军者260余人,另有轻伤暂时需退出战斗者530余人,共计伤亡1200余人。
李傕、郭汜二位将军所部,主要是在追击匈奴时,有800余人伤亡,步兵因未参战,故而无伤亡。”
郭嘉顿了顿,继续说道:“此战,到目前为止,共计斩首匈奴人4600余级。
张合、杨奉、韩暹、张扬等人率领的白波军,被我军斩杀4200余人,俘虏余人,只有寥寥2000来人四处逃散。
敌军四位主将见势不妙,已率亲卫东逃,段煨将军已带着将近400轻骑兵前去追击。
至于匈奴所部,加上李傕、郭汜二位将军的通报,共计俘虏4300余人,逃跑者不足千人,
匈奴单于于夫罗确认被我军斩杀,单于之弟呼厨泉,目前尚未找到,估计已经逃跑。
此战,我军与敌军共计倒毙战马3500余匹,俘获战马6000余匹。
另外,根据匈奴人作战时的习惯,后勤部队和家眷会随军而行。
根据匈奴俘虏供述,昨夜他们在60里外的解县。
故而,段煨将军率领的轻骑兵,直接向解县追去,预计至少能再俘获3000匹备马。
另外,都督的亲卫已随段将军一起出征,他们会联络监视敌军营地的军刺部队,救回被匈奴人俘获的蔡文姬。”
最后这句是,郭嘉自己加上的,毕竟在场的将军们,对他屡次提起的这个女人没什么好感。
在他们看来,爷们儿打仗是为了杀敌立功,不是为了救那个脑子里装着所谓典籍的女人。
至于缴获的武器铠甲,郭嘉没汇报,实在是他在杨平军中待了一段时间后,那些破烂他根本看不上眼。
听完郭嘉的汇报,杨平看向李傕、郭汜二人,商量道:“二位将军,按照战前本都督与你们的约定,俘虏的匈奴骑兵归二位将军统领,之后不再参与护民军的分田编户。
但这些俘虏的匈奴骑兵中,有一些是汉人,还有鲜卑人、乌桓人、羌人,这些,本都督要留下,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李傕、郭汜对视一眼,心里暗自盘算:本来只俘虏了四千多匈奴骑兵,杨都督一下就要走一千六百多人。
可此时,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们当即表示:“都督说哪里话?这些俘虏多亏护民军才击败,我们只是负责抓捕,您就算全部留下,我们也没意见。”
杨平又说道:“另外,还有三百多匈奴骑兵,被俘时受了些伤,虽能救治,但短期内无法再上马作战。
本都督的意思是也留下来,毕竟,你们随后就要启程远征,这些人不太适合追随你们。”
李傕、郭汜心想,这些受伤的匈奴骑兵,在他们看来根本救不活,既然杨都督要留,便留着吧,反正也与他们无关,于是没再多说。
这样一来,原本四千三百多名俘虏,被杨平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