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下午,蒋通带领的六百多护民军士兵,利用所有能用的炊具,给这七千多残存的人制作了一顿极其丰盛的晚餐。
同时,邹玉把一千两百多名侥幸活命的妇女——最小的年龄还不到十岁,最大的年龄也不超过三十岁。
这些在乱世之中最为悲惨的一个群体,由邹玉按照太平民团的编制方法,将她们组建成了一个后勤营,彻底与那六千余名残存的男人分开了。(这其中的黑暗,作者不想阐述,难以开口。)
太平民团治下的武装和行政单位,都有极高的办事效率,仅仅是一下午时间,便利用城中尚没有被污染的水井(里面没有尸体),在烈日之下将这七千多人全部清洗了一遍。
身上那破烂的衣服,按照蒋通的要求,全部烧掉。
此时的长安城内没有粮食,但是能从各个宫殿、王侯之家找出大量的布匹。
给这些被绞了头发、清洗得光洁溜溜、瘦骨嶙峋的人们,一人找了片布遮身还是没问题的。
不同于贾诩、邹玉这种半路加入杨平团队的人,蒋通那可是从颍河边的流民营地开始,就一直跟随杨平的。
这位原本是第二师第十二旅的团长,在追击文聘时倒霉地跌落山崖,左胳膊骨折,所以在南阳郡扩军整编的时候,杨平就照顾他,给了他一个武关守备旅副旅长的位置。
蒋通对杨平制定的防疫策略,执行得相当到位——
此时的长安城到处都是死尸,再加上天气炎热,这些残存的人们身上(用杨都督的话说,全是病毒)。
剪了他们的头发,再好好地给他们洗一洗,至少这些人都精神一点。
晚上饱饱地吃了一顿,都有了些精神。
今天早饭后,这些人按照划分的百人队为单位,开始从未央宫清理死尸。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在为未央宫工作,分出一半的人,在各个大街上开始清理,肉眼可见的尸体。
将各个街道上的白骨、腐尸放进一辆辆板车上,拉到城外。
护民军的士兵就将从城内各个王侯之家卸下来的窗户、木梁之类的木材,劈成一堆一堆的。
尸体堆积成堆之后直接点火,滚滚的烈火、夹着腐臭的味道剧烈地燃烧着,最终只留下一堆堆灰烬!
贾诩、邹玉戴着口罩,站在巍峨高大的城墙上,看着城外一堆堆燃起的大火,皆是沉默不语。
最终,贾诩下城头之前,也不过是感慨一句:“一个时代结束了。
所有的罪恶、悲哀、恐惧……皆随着烈火,尘归尘,土归土。
在灰烬之上,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邹玉随着贾诩走下城墙,忽然叫住贾诩:“文和先生,你就这么确信,杨都督能建立一个新时代?”
贾诩没有回答,而是转过身来,戴着口罩的面孔也看不出什么表情,淡淡地反问一句:“邹司正难道不相信吗?”
好吧,一个问,一个反问,比直接回答更加确实。
傍晚时分,长安城内所有的大街以及两侧,已经看不到同类的残骸了,未央宫也收拾出了一片地方。
蒋通向贾诩报告说,今日一天,至少烧毁了一万四千具尸体,而这只是长安城中的冰山一角。
蒋通用了杨平教给他们的统计法,最终给贾诩报出了一个:最起码还能清出六万具尸体的报告。
对此,贾诩也没说什么,只是让蒋通做好防疫准备,不要让军士们染了疫病。
蒋通理所当然地说道:“文和先生不用担心,出发前,我们就考虑到关中有可能会有大疫,将士们一人有三个口罩。
另外,都督给我们配备了大量的药品,兄弟们应该无事。
而这些在长安城生存许久的人们,若是染病,早就没命了。
既然活了下来,用都督的话说,就是身上抗体满满。
再加上让他们清理尸体,我们也给他们配备了简易的口罩、简易的手套,所以保证他们的安全没有问题。”
见蒋通说得自信,贾诩问了一个十分突兀的问题:“蒋旅长,此时若让你训练五千兵马,可有难度?”
虽然不知道贾诩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是蒋通仍然自信地说道:“先生莫要小看在下,在下当初守临颖城时,那也是跟着都督学习了半个多月。
让我统五千兵指挥作战,或许力有不逮,但让我统五千兵进行训练,肯定没有问题。”
于是,贾诩掏出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拿出铅笔,刷刷写了一道命令交给蒋通。
蒋通打开一看:兹任命蒋通为长安城守卫旅旅长。
不等蒋通询问,贾诩就说道:“蒋旅长,你且令手下军士们,在安置完城内残存的百姓后,即刻做出一份最起码四千人的饭食。
我预计天黑之后,段忠明就会带兵到来。
他那手下兵马,交给你打乱建制,重新作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