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见官道旁伫立着四排穿着黄色竹甲、挂着银灰色板甲的士兵,傲然而立,队伍整齐的就像是拿绳子拉出来的一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人坐到行军的马扎子上,贾诩开口问道:"忠明,官道上的军士如何?"
段煨答非所问:"文和兄前时来信说,受到了太平民团杨都督重用,想必文和兄来关中,杨都督定然派遣了身边最精锐的亲卫前来护送。
这百余人,确实精锐非常!"
却听旁边的邹玉淡淡说道:"忠明兄弟,这百余人仅仅是杨都督麾下的守备部队,算不上精锐。
像这样的士兵,杨都督麾下至少有二十万。"
段煨听了大惊失色,条件反射地说道:"这不可能!杨都督起事不过半年,如何能有二十万套坚固无比的板甲?"
贾诩此时神态极为放松,同样是答非所问:"忠明,在你面前坐着的,是太平民团行政府辖制六部之一礼部司正,官阶从三品的邹司正。
太平民团有多少家底,邹司正一清二楚。"
在一个多月前,贾诩的来信中倒是说了,张绣很受杨平重用,就连张济的遗孀邹氏也被杨平任命为官员。但段煨只是以为:
这两人只不过是被杨平以虚职供了起来,却不曾想,就连邹玉这个女人都在杨平治下,都成为了绝对的高层。
段煨于是感慨一句:"杨都督用人,真是不拘一格。"
邹玉陪着段煨感慨一句:"忠明兄弟,杨都督确实非常人也。
在其治下,无论男女老幼,若有才华,杨都督定然量才而用。
以我目前统领的礼部而言,有十二三岁聪明好学者,粗通文字、术数,便被委任为各乡、里的小吏,或者各县的辅助管理;
或有品德高尚者,无论身体健康与残疾,同样会被任命到各乡、里,担任教授之职。
杨都督确实有点石成金之能,在其治下。有源源不断的商货、物资被生产出来。
前时,杨都督用这些物资从荆州、徐州等地换取大量的粮食、布匹、盐巴等稀缺物品。
此时,杨都督仅用三个多月,便占据了荆州、豫州、徐州之地,治下之民不虞饿死之风险,麾下之兵不虞铠甲武器..."
"真神人也!"段煨不禁感叹。
邹玉继续说道:"忠明兄弟,如今子桓(张绣字),已经担任护民军第四镇总兵官,官阶从三品中将军,麾下三万多精锐士兵。
忠明看到的这个百人队,乃是护民军的守备部队,与子桓手下的野战部队相比,要稍逊一筹。"
邹玉的话表达的意思很明显:杨平治下总有很多神奇的事情,对各种人才那是量才而用,根本就不会闲置;
生产能力强悍得让你无语;
同时,你侄儿并非是被杨都督以虚名、虚位给供起来,而是实实在在的一方统兵元帅。
杨都督的心胸之宽广非你能想象。
同时,也在暗戳戳地展示杨平麾下的实力——眼前这支百人的队伍,段煨本来都以为是杨平的亲兵,结果仅仅是杨平部队中二线的守备部队。
听完邹玉的话,段煨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略有些沉默。
有贾诩在,怎么会冷场?
就听贾诩淡淡说道:"忠明,本来,杨都督让我出使关中,仅仅是为了稳住李傕、郭汜二人。
让他们两个,在杨都督与河北决战之时保持中立便可。
只是你、我同为凉州人,应当知道,后汉之时凉州在汉室朝廷处于边缘化,极不受待见。
而此时,杨都督麾下,子桓、嫂夫人,以及麾下胡车儿、将牛耳等人,万余加入护民军的将士,都得到杨都督重用。
忠明应该也能看得出,杨都督已有平定天下之势。
这天下早晚会是杨都督的!
我等凉州之人,应在天下未定之前早做打算,以期在新的朝廷之中,为凉州谋夺更多的话语权。
故而,吾此次出使关中,就变了目的:一则,忠明兄弟为我同乡,我素知忠明无争霸天下、割据一方之野心,有的只是寻求安稳。
故而,为兄特来邀请忠明,率部加入护民军,想必杨都督定欢迎之至。"
段煨听了有些疑惑地问道:"文和兄,据你所言,那杨都督让你出使关中,非为招揽我等,只是为了稳住我等。
你如此不按杨都督之意行事..."
话说这里,段煨也就不想说的太直白。在段煨这个稳健、甚至可以说胆小的西凉军阀心中:你主公如此器重你,你却违背主公意愿行事,那还得了?!
就见贾诩胖胖的脸上,露出笑容说道:"忠明,这就是我在为何会尽力为太平民团谋划,甚至愿意坦诚布公地邀请你加入太平民团的原因了。
我们这位杨都督,乃天地间的不世英豪,其智谋、其眼光、其心胸,皆为上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