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元则带着第十五师的三千主力开始北上。
第十五师另有一个旅留守一线峡营地,镇守硖石关。
到中午时分,一路行军的张和大部队,赶到了四十里外的桐城。
得到消息的乔公以及桐城县令朱凯,带着桐城附近的地主豪强,真正做到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这场面,护民军还是第一次遇到,张和等人也有点懵。
不过,好歹他们是胜利者,站在战车上的张和,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俘虏队伍,也是豪气大增。
对乔公这位杨平便宜老丈人,也没有太多热情——
虽然乔公的倒戈,使得袁培能够轻松地拿下桐城,甚至在硖石关南口配合自己灭了刘勋的五千兵马。
但说实话,这也仅仅是锦上添花而已,算不上雪中送炭。
只是略微给乔公寒暄了两句,张和便率部入城了。
当然,桐城也装不下将近三万大军。就在城墙外安营扎寨。
六月二十八日这一天,整个桐城附近都是忙忙碌碌,主要就是安置俘虏。
二万多俘虏呀,如果安置不好,会出大乱子的!
好在的是,桐城附近的地主豪强,有乔公领头,倒是比较老实,没有在暗中做什么动作。
毕竟他们也是被护民军的强势吓怕了——张和他们押着俘虏过来的时候,有很多江淮地区的大地主大豪强家主的脑袋,被他们挑在旗杆上,这就是赤裸裸的震慑!
忙碌到了傍晚,一群快马从西面而来。
张和、袁培见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护民军中的传奇,第一师的师长胡三。
"老胡,你怎么来了?"张和急忙上前迎上胡三。
如果说袁培和张和那是交情深厚,张和、胡三那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死兄弟。
杨平刚起步的时候,能打的就那么几个,这两人都是杨平亲卫,是真正肩并肩砍过人的。
快马而来的胡三咧嘴一笑:"许你老张打胜仗立功,就不许我老胡过来掺和一脚?哈哈哈。"
都是熟悉的老兄弟,也没有那么多拘谨。张和递上一杯温水,胡三喝了以后赞叹一句:"不愧是都督的亲卫出身,办事就是让人舒坦。"
张和也咧嘴一笑,问道:"老胡,你这能过来,是不是荆南四郡已经平定了?"
胡三竖起大拇指:"不愧是能做总兵官的人,什么事儿,都一猜就中。
荆南四郡确实已经平定,我这才奉张辽总兵官之命,率领第一师兄弟们坐着水军战船,在长江北岸的蓟春县登陆
(柴桑以西江面,护民军能绝对控制,再往东就是和周瑜交战的水域了,运送步兵就不安全了)。
然后,我就带着第一师向西而来,准备到黄梅县给疯虎(袁培)助战。
却不曾想,到了黄梅县,却听说张总兵你竟然带着车骑第二师来了个千里大奔袭。
你们已经打了大胜仗,我老胡就过来见见两位老兄弟,看看有没有能帮上忙的地方。
快给我说说,你们这仗是怎么打的?
净是神仙仗啊,听说,一战歼敌三万有余!"
话音出口,也到了护民军的晚餐时间。各部传来的消息是,俘虏们都安置完毕。
后勤兵端上饭菜,三人就在桐城的县衙大堂里边吃边聊。
首先是张和、袁培细致地给胡三介绍了,这次硖石关大捷的前因后果。
胡三听完,再次对张和伸起了大拇指:"兄弟,当时在都督的亲卫队,我们就知道你是心中有成算的,却没想到如此有成算。
你咋就能知道,硖石关一定有仗可打呢?"
提到杨平,张和恭敬地说道:"老胡啊,咱老张多少本事,你也是知道的。
硖石关这个地名,都督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曾经提到过。
只要用心,总能有印象的。
所以,我听说陈纪他们要南逃,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南北要冲硖石关。"
当着自家兄弟,张和也不用显摆自己有多智慧,把功劳安在杨平的头上,但也不是拍马屁的硬安排。
而是杨平当时给他们上课时,天下数得上的雄关、险隘,全给他们介绍过。
就听胡三说道:"老张这么一提,我也有点印象了。
当时,都督还给我们说了南郡有个华容道,比较险峻,不过此次,我们攻略南郡,倒是没走这条路。
倒是攻略荆南四郡时,走了不少冤枉路。"
反正,此时比较轻松,饭也吃完了,袁培就急切地说道:"老胡,你给我们讲讲荆南四郡的战事呗。
让兄弟我听听,你们第一镇近四万多雄兵,打那一万多荆南的郡兵,怎么还会费了将近一个月的功夫?"
袁培这话一出口,胡三有点不高兴,但也知道自己这位兄弟过于大大咧咧,没有嘲笑他们的意思。
张和给解围了一句:"老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