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和说得非常轻松:“你等稍后,便顺着硖石关大道前行,把身上的甲胄都给卸了,只装作地主豪强的士兵。
抵达硖石关一线峡前三里地时,寻隐蔽之地着甲。
待正午时分敌军开始休息之时,发起突袭,占领关卡。
此任务极为轻松,祝你们成功。”
这200名步兵,也包括了杨冲所在的大队。
他们接受了张和的命令之后,纷纷带着自己的武器装备,跟着冯宇这队12人的骑兵,也不竖旗号,就这么顺着大道向南而去。
因为硖石关是南北要冲,所以这条官道修得比较宽阔,属于汉朝时期标准的行车大道,宽度约为一丈半(三米五),道路还算平整。
这200人卸了竹甲,穿着护民军标准的土黄色军服。
虽然前边有一队人身上罩着袁军的号衣,打了一个所谓的‘王家’旗号,但若是仔细观看,就能发现这支部队绝对是精锐,不会是所谓地主豪强的士兵。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此时进入硖石关的道路里也没有什么人。
一行人前进时,带队的冯宇与四位大队长言说:“可能是修筑关城的那校尉,根本就不会想到我军能这么快就打过来,所以他们在道路上就没有派哨探。”
果然,这支200多人的队伍赶到硖石关一线峡前三里多地的时候,仍没有发现任何哨探。
这200人就找了一处隐秘的小山坳,开始穿上甲胄,随后准备好武器装备,拿出干粮——
因为是要进行突袭作战,张和把车骑第二师存量的肉干,拿出一半交给这200突击队,平均一人分了将近一斤的肉干。
行军路上慢慢嚼磨了点,现在要把剩下的全吃了。
冯宇看着木棒的阴影渐渐指向正北方,悄悄地下达了出击命令。
200全甲士兵,默默地列成阵型,以最省力的行进速度,沿着官道向前而去。
当这200精锐抵达尚未修好的栅栏前时,确如冯宇所说,6月下旬炎热的天气,使得无论是守关的500袁军,还是修建关卡的数百民夫,全部找着阴凉之所,躺在地上呼呼大睡。
这种状况下,喊杀声骤起!
躺地上的袁军士兵根本来不及反应,便被以小队为单位的护民军予以绞杀。
战斗一刻钟不到就结束了,数百民夫大部分被俘。
一个校尉部500余人的袁军被斩杀了200多人,俘虏了100多人,另有100多人因为是在南边营寨跑得比较快,没有被抓住。
一个时辰后,张和率领车骑第二师主力部队,赶到了硖石关的一线天附近。
作为先头部队,冯宇早已安置俘虏的数百民夫,利用修建营寨时储存的粮草,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四天时间,在崎岖山道间跋山涉水近400里,车骑第2师这不到3000人,此时能享受一顿丰盛的午餐,那简直是最美的享受。
士兵们开始狼吞虎咽地吃午饭,但作为指挥官,张和还有的忙。
他召集了车骑第二师师长、骑兵统领木葵,车骑第二师副师长、步兵统领董七(原近卫旅第五团(磐石团)团长),以及自己的先锋骑兵队长冯宇,召开了一次简短的作战会议。
跟随张和而来的这些将领,大部分都是杨平培养出来的。
战术手段有,而且很强。战略眼光也有一点,但十分稀缺。
他们对张和率部疾驰400多里,占领这个目前看上去十分险要、但却无兵驻守的关隘是有些不解的。
但谁让张和是最高指挥官呢。此时,就只能是张和唱独角戏。
只听他吩咐冯宇:“稍后,你率一个中队24名骑兵,出硖石关峡谷,游弋在关口北侧30里范围内。
一方面向我军做出警戒,另一方面,这是最重要的,你要等候从后面杀奔而来的龚元率领的第15师。
告诉他们,本总兵就在一线峡这里粘住进来的敌军,让他们到达后做好攻击准备。
以轰天雷炸响为信号,我们前后夹击,在这长度七八里的峡谷之内,歼灭九江太守陈纪率领的部队。
告诉龚元,不管陈纪率领多少部队,本总兵都能在一线峡附近缠住他们。
待他发起攻击时,陈纪的部队肯定已经是精疲力尽,所以不要管敌军有多少,只管冲杀,便能将他们一网打尽!
冯宇,你还需要令手下的另一个骑兵中队出峡谷向南,
一方面作警戒之用,另一方面最好再派遣五名骑兵小心潜伏,向西而去联络在黄梅县附近的护民军袁培的第十师。
告诉他们,如果有可能,也率部向北而来,夹击有可能来硖石关南部的刘勋所部。
如果所有目标都能实现,此战,我们能歼灭江淮地区所有敌军主力。
冯宇,可曾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