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手下大将曹仁、于禁死在了昨日我军的袭营之中;
今日黎明前,包括一代枭雄曹操、无敌猛士许褚、统帅之风夏侯渊、智勇双全乐进,统统折在了彭城;
袁术手下大将纪灵,十日前被我外舅斩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阎象、李丰又于今日战死,
袁术也在今天被我军斩杀。
张勋、杨弘投降……这徐州,真真对得上‘兵凶战危’之地。”
堂中诸将听闻,短短十日之内,两位实力强悍的诸侯,14位名震天下的战将,尽皆陨落在彭城之地,都是面色凝重。
杨平扫视一圈,继续说道:
“诸位,本都督与你们言说这些,不是为了显摆功劳,而是告诉诸位:
战场之上,不到最后时刻,永远都要保持警惕之心。
就像今日清晨,我等对曹、刘、袁三家之突袭。
此三家为本都督计策所困,皆十成十地认为我等已经撤军,以至于疏于防范,被我军胜得如此轻松。
尔等以后带兵作战,切记要小心再小心。”
杨平说完,堂中诸将纷纷起身,躬身说道:“多谢都督教诲,我等受教了。”
众人回坐后,倒是刘处嘟囔了一句:“都督,即便是这三家小心戒备又如何?
我军用轰天雷开道,有骑兵三宝加持下的骑兵锋锐无比,在黑夜中我军没有夜盲症,且兵强马壮、装备精良,
敌军即便是有所防备,他们八成以上的士兵在黑暗中都不能视物,其战果,其实与我等今晨突袭错不了多少。”
刘处这话有点不过脑子——堂中众将已经将此次大胜最大的功劳,算在了杨平的计谋上,这刘处一说,等于是否定了杨平的计谋。
一时间,众人都想给刘处这个有匈奴血统的骑兵统领来两个嘴巴子。
只是没想到,给众人解围的却是一直沉默寡言的高顺。
只听高顺说道:“刘统领,您说的也没错。不过,若没有都督的计策,此战过后,我军就不仅仅是伤亡600名儿郎了,其伤亡最起码得破千。
都督用计策至少挽救了500名儿郎,这就是区别。”
哎呀!堂中众人都没有想到,这平时闷不作声的高顺,马屁竟然拍得如此高明。
其实高顺表示:你们多想了,我真的没有拍马屁,我只是实话实说。
不过,这话杨平爱听啊,走到高顺面前直接许诺道:
“高将军,此战过后,我护民军要进行扩充,要攻打山东的青州了。
本都督任命你为即将组建的护民军第四镇军纪司马,官阶正四品,授右将军军衔,你看如何?”
堂中众人听杨平任命高顺为一个镇的军纪司马,这个他们不羡慕。
因为相对而言,杨平军中的主将(比如说总兵官、副总兵)是指挥打仗的,即便是手下再加上两到三位参军,也是协助指挥打仗的。
夹在中间的军纪司马和后勤司马更多是辅助性的。
但杨平直接授予高顺正四品右将军,还是让堂中的诸将羡慕的——毕竟军衔是实打实的呀。
高顺听了先是一愣,心中想到:“没想到姑爷如此器重于我。”
他倒也想推辞一二,但却想到这是姑爷第一次给自己下达任命,怎么着也不能拂了姑爷的面子。
于是单膝跪地,向杨平效忠道:“请都督放心,高顺必定为我护民军冲锋陷阵、死而后已。”
杨平一把拉起高顺,说道:“高将军,你也知道,本都督护民军中可不兴下跪,有事咱行军礼便可。”
高顺旋即站直身体,右手捶左胸,向杨平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大声说道:“末将领命!”
既然任命了高顺为第四镇的军纪司马,杨平就想趁着众将都在宣布一下扩军计划。
却见堂外一名传令兵快步走了进来,向杨平报喜道:“禀报都督,袁绍手下大将桥蕤带领3000败兵,在一刻钟前主动向我军投降了!”
虽然杨平知道,这支溃兵逃不出自己的手掌心,但却没想到桥蕤这个世之名将,却主动带着溃兵向自己投降,成为了第一支自己没有招揽,而主动向自己投降的部队。
要说桥蕤怎么会主动向杨平投降?
借用修仙小说中的一句话:桥蕤这是被杨平打得道心崩碎了!
这位从3月初与杨平率领的护民军交战以来,从来没打过一场胜仗。
期间,桥蕤自己还被俘虏了一次,另外几次都是险死还生。
桥蕤现在对着杨平有点发怵了,在确认河东的袁术大营被杨平彻底攻破之后,聚拢了3000多溃兵的桥蕤,经过心理挣扎,决定:
“我还是老老实实投降杨平吧。再带着家族中的嫡系和一些自己的忠诚护卫,听从杨平的安排,到九州之外开荒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