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 > 第190章 膨胀的杨平:三千对三万,优势在我

第190章 膨胀的杨平:三千对三万,优势在我(1/6)

    (看这章前,请各位看官用一分钟时间,了解一个地理知识,这是在今天已经消失的河流,方便理解这章的战斗:

    1根据《水经·泗水注》记载,泗水发源于山东省泗水县东陪尾山,西流经今泗水、曲阜、兖州,然后折西南流经今鱼台县东南,穿今微山湖、南阳湖而过,经丰县、沛县至徐州市东北,又东南过吕县南,又东南过下邳县西,最后在淮安市以东注入淮水。

    2根据《水经注》记载,“获水于彭城西南,回而北流,迳彭城城西北。获水又东转,迳城北,而东注泗”。可知获水从彭城西南向北流,经彭城西北,再向东转流经城北后注入泗水。

    由此推断,东汉末年彭城北门与泗水河之间还隔着获水,且北门距泗水河不会太远,但具体距离难以精确考证。从地理方位和河流走向看,可能在数里之内。)

    建安元年,六月十四日清晨,天光大亮之后。

    杨平在彭城县衙内收到了一条条捷报,不由得喜上眉梢,对着身旁的吕姝和参谋龚元霸气的宣布:

    "可以说,此战过后,天下就归我太平民团所有了!"

    见杨平如此高兴,吕姝也陪着杨平同乐。

    虽然到此时,吕姝还感觉有些不真实——吕姝知道自家夫君算计徐州的曹操、刘备、袁术等人,已经算计了很久。

    但此时真正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关键是还胜得如此轻松。真让人难以置信,所以,吕姝迷糊了。

    倒是旁边的参谋龚元立即向杨平道喜:"此皆为都督谋划之功也。

    使中原最有实力的三个诸侯,连续厮杀两月有余,彼皆已精疲力尽!

    才能在今日清晨被我军一举歼灭。

    而且,我军能胜得如此轻松,也全赖都督用曹昂使反间计,甚至用得如羚羊挂角一般,让曹操等人相信我军已于昨夜启程西返。

    彼放松警惕之下,我军方能胜得如此轻松。"

    好吧,杨平此时膨胀了——听着属下的马屁,一副乐呵呵的样子,那脸上摆明了"你们多夸夸我"。

    膨胀的杨平,在为自己灵光一闪的成功而欣喜:

    在昨天(6月13)清晨之前,杨平还没有在徐州一举歼灭刘备、曹操、袁术的打算。

    特别是自己只带了三千轻骑兵,对手有三四万人呢。

    可是昨日清晨,杨平的三千骑兵,仅仅一波攻击,就把上万人的曹军营寨彻底打崩。

    这时的杨平,忽然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本来在杨平的计划中,他此次出兵,确实只是想救回吕布,随后按照自己的既定计划把徐州让出来,促使袁术称帝,让袁术再给自己争取几个月时间。

    这是因为杨平一直小看了手下骑兵的战斗力,高看了天下诸侯。

    正是昨日清晨那一战,让杨平意识到——此时他面对的战局,比四百年后李世民在虎牢关前对战窦建德、王世充时,所拥有的优势要大得多。

    经过昨日清晨一战,曹操、刘备、袁术三方,加起来的兵马也不过三万来人,而且都是连续战斗了将近两个月的疲惫之兵。

    而自己手下这三千轻骑兵,绝对已经超出了这个时代。

    毕竟每个骑兵都有一副板甲,战马也是高桥马鞍、双边马镫、马蹄铁配置齐备。

    虽然五天六夜急行七百多里,人马都很疲惫,但我手下的骑兵那可都是一天吃三顿,三天一顿肉养着的强壮之士。

    至于战马,杨平在汝南种了大量的紫花苜蓿,这些畜牧草可是营养丰富的战马饲料。

    再加上杨平的战马还要吃粮食,甚至杨平给士兵们补充营养的虫粉,也都混在饲料里让战马享用。

    人和马都经过大量的营养补充,这五天六夜的急驰虽然让人马都比较疲惫,但却没到极限。

    更不用说杨平手中,还有临阵冲锋时使用的带有兴奋剂作用的麻黄碱饼干、以及麻黄碱饲料。

    如果临阵冲锋前使用,那么这些骑兵绝对能以最巅峰的状态进行战斗。

    由此,杨平产生了一个豪迈的想法:你李二凤能三千破十万,没道理我杨都督不能三千破三万!

    这想法一升起,杨平就再也压不住了。

    昨天上午,在等着打通彭城城门的时候,杨平就一个人在营帐内思考:

    首先是战略方面,如果自己在徐州把曹操、刘备、袁术这三个天下实力强劲的诸侯给灭了。

    那么自己剩下的对手无非是益州的刘璋、江东的孙策、河北的袁绍。

    至于关中的张鲁,杨平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里,这家伙是个守家之犬,暂时可以忽略。

    还在关中混战的李傕、郭汜,杨平准备徐州之战结束之后,让贾诩去一趟关中,大概率能说服这两个武夫加入到自己的阵营中来。

    益州的刘璋,虽然治下人口挺多,但短时间内他也威胁不到杨平。

    至于江东的孙策,我收拾了袁术之后,你可就要被我两面夹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