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杨平派遣信使进鄄城也没做隐瞒,曹操的谋士们也都知道。
当时,曹操就知道杨平在给曹昂挖坑,就隐瞒了信的内容,糊弄过去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如果当时曹操没糊弄,而是好好地跟谋士们言说一下,此时传出的信件内容,谋士们顶多也只是一笑而过。
但偏偏,谁让曹操疑心重,当时连提都没提。
这一下,各个世家大族出身的曹操谋士,以及手下的佐官们就开始心中不是滋味了——
你曹操,是准备暗戳戳的效仿汝南郡妖人杨平的做法吗?!
你曹操将置我等世家大族于何地?!
特别是,曹操有把兖州荒地分给招降青州兵们作为军屯的前科——这是动了世家大族根本利益的事情。
到此,杨平用一封信离间曹操和世家关系的计谋就成功了。)
曹操叹息一声,自嘲的说道:“子修,为父到定陶县不久,就不断地接到了治下各家递来的信件,大致意思就是:
我们听说妖人杨平在汝南郡实施了所谓六部制,以及在各乡、里任命基层吏员帮助上层政府管理民众。
曹使君,有道是见贤思齐,我们感觉那妖人杨平行政制度非常不错,要不,曹使君,咱兖州也推行一下吧。
……”
说到这里,曹操就说不下去了,因为,当时曹操气得头风都发了,原因很简单——都是千年的狐狸,你给我玩什么聊斋?!
杨平的基层管理制度说白了:如果生产资料、社会资源(最重要的是土地、人口、矿产),是在最高领导者(也可以说是最广泛的基层民众)手中,未被垄断之时,杨平的行政制度是极其先进的,是最有利于最高领导者的。
如果土地、人口等生产资料、社会资源高度集中、垄断,那么杨平的行政制度,那简直就是为最高领导者挖坑、埋雷!
说白了,兖州的地主豪强,现在是实实在在的兖州统治者,但是他们有统治之实,没有统治之名。
如果按照杨平的那个搞法,每个乡、每个里都任命一名官吏,而且杨平还是搞选举制。在兖州,被地主豪强掌握的基层政权,那还选举个屁!
说打个比方说——大泽乡是大地主刘家的地盘,按照杨平的行政制度,从此以后,大泽乡就姓刘了,无论是名义上还是事实上都姓刘了。(土地都是刘家的,人口都是刘家的佃户、奴仆,选举嘛,不选姓刘的还能选谁?)
而更大的地主控制一个县,那这个县以后就跟你曹操没什么关系了(虽然现在关系也不大,但名义上仍然是曹操的)。
当时,愤怒过后,曹操冷汗直流——这才是杨平这封信的厉害之处:吾之蜜糖,彼之砒霜!
杨平设计这一套制度,在不同环境下使用,一个是可以让一方势力(比如杨平)实力大涨,行政效率高到极致;
放在另一处,比如说他曹操的兖州,那就是彻底把曹操自己架空,以后兖州的政治,那就彻彻底底成了世家大族的政治。
(这就是后来曹操的儿子曹丕,搞出的这个九品中正制)。
因为成了手下某士的对手,曹操就只能自己一个人想办法来破局,但是他想了将近两个月,也想不出破局的办法。
所以,这次出征,曹操把最信任的夏侯惇安置在黄河以北的濮阳,让他领兵稳固自己的后防;
亲信的曹洪驻扎在陈留;
自己起兵时的元从、忠心不二的史涣,就在成武、小沛守自己的后路。
而自己的主要谋士荀彧——这个颍川郡的世家子,心中仍然中向汉室,之所以来帮自己,那是看自己有些雄才伟略,能够复兴汉室。
但复兴汉室是干什么的?那还不是为了自家的家族利益。
经过杨平一封信的离间,荀彧对曹操仍然恭敬,做事仍然用心,但曹操总感觉自己和荀彧隔了一层。
此次出征,荀彧主动要求留在鄄城为曹操征集粮草兵源——虽然曹操每次出征,这都是荀彧的活,但这次曹操明显感觉,荀彧是不想上前线了,但曹操也同意了。
兖州世家出身的程昱——这位曾经将人肉做成军粮的狠人,代表的,那就彻彻底底是兖州世家大族的利益。
因为程昱够狠,所以名声就差了些,对曹操就足够的忠心。
这次出征,曹操主动把程昱留在了黄河以北,帮夏侯惇稳定河北局势。
至于戏志才,这位春天病好了,夏天病又犯了,曹操也不知道他是真犯病还是假犯病,只能将他留在了定陶,帮着史涣保障曹操的后路了。
最后是曹操新到的谋主郭嘉,这位颍川郡的俊才,在曹操四月底彻底击败刘备以后,就向曹操提出:他到陈留帮助驻守在那里的曹洪。
郭嘉的话说得很好:"河北高干已经在黄河北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