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 > 第188章 杨平用计,曹操落幕

第188章 杨平用计,曹操落幕(1/7)

    当杨平在城西营寨部召开战会议的时候,曹操终于见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大孝子曹昂。

    "孩儿见过父亲,让父亲担忧了。"看着跪地行礼的曹昂,曹操赶紧一把扶起,仔细观看被俘三个多月的儿子,脸上逐渐露出了笑容,拍着曹昂的肩膀说道:

    "好、好,我儿归来,风采更胜往昔。哈哈…杨平小儿倒也识时务,未曾亏待我儿,如此就好,如此就好!"说话间,曹操就拉着曹昂前去就坐。

    帐篷内的夏侯渊识趣地走了出去,把空间留给了这父子俩。

    一番问候过后,曹操看着曹昂,不禁有些感慨地说道:"我儿被俘三月,除了稍微黑了点,竟比在兖州之时更加精神了。"

    曹昂回到了曹操身边,悬着的心终于是放下来了,很自在地回答道:"父亲,儿在杨平处,除了有十余名护卫随时贴身跟随之外,其他倒无限制,故而过得倒也自在。

    身处敌营,儿亦随时抱有警惕之心,与人交往更多了一分谨慎。

    然,杨平此人胸襟甚广,委儿以重任,数月之间,儿竟然通透了处世、办事之道,此为意外之喜也。"

    曹操听了曹昂的话,大概立马就明白了曹昂为什么看着十分沉稳、自信——在敌营中的历练,这可是自家儿子宝贵的财富呀。

    于是询问道:"子修,四月间,你与家中去信报平安,言说杨平任命你为礼部司正,专司教化祭祀之事。

    我儿竟也在敌方做了大宗正了……"

    父子二人的交谈是比较轻松的,没有什么算计。

    曹昂就将自己在太平民团治下担任礼部主官,要负责的工作项目一一讲给了曹操。

    曹昂的声音不急不徐,“父亲,儿主要负责的是祭祀护民军阵亡的将士,给阵亡的将士们修陵墓。

    若是有家人后代的阵亡将士,则在其乡里修陵墓,

    没有家人后代的烈士,就在阵亡之处修建集体陵园,由附近的各乡里负责祭拜……”

    曹昂只说到这里,曹操就变了面色,淡淡地说道:"子修,杨平仅凭这一手,其麾下将士出征,士气就能高上三分。"

    曹昂也是感慨地答道:"是啊父亲,自古征战谁人不惧死亡?!

    圣人有言: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杨平的礼部与汉室朝廷的大宗正,完全是两回事。

    朝廷的宗正负责祭祀的,不过是王侯将相、宗族人员,而杨平的礼部的祭祀,只是那些为天下太平牺牲的将士。

    所以杨平的军队出战,不论其他,单论死后祭祀,也足以使将士们阵前不惧死亡,端的可怕!"

    曹昂这次回来,急切地想将他在杨平治下的所见所闻告知曹操,好让其父亲研究出对策来抗衡杨平。

    于是继续说道:"孩儿负责的礼部,不仅仅是管祭祀阵亡将士,最主要的还是教化百姓……"

    随后,曹昂将杨平强制让治下儿童识字,在各个乡开办夜校,拿出粮食等物资作为鼓励。

    同时用尽各种手段让治下百姓背《千字文》,宣传的就是:每天背诵三遍《千字文》便可延年益寿。

    最后,曹昂总结道:"总之,杨平用尽一切手段,要让治下百姓,无论男女老幼全部都要识字。

    孩儿担任礼部司正这三个月来,原汝南郡近百万人,有将近一半的人,先后在各乡中小学开办的夜间识字班,进行学习过。

    当然,大部分人都是为了晚上的那一碗强身健骨粉(虫粉)。

    但不可否认,杨平曾经说过的那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这片土地上的人大部分人,都是有天赋的,只是没有机会!

    这些在夜校学习的普通农夫,甚至以前是地主豪强家的佃户、奴仆,其中确有天分的,仅仅月余时间,便能学完整个《千字文》。

    父亲您也知道,日常交流的文字,有1000个常用字,基本就够用了。

    而这些学通文字的人,就立刻被太平民团委任以小官、小吏,这就更激起太平民团治下民众的学习欲望。

    孩儿跟父亲说这些,不是为了夸赞杨平功绩,而是想告诉父亲,杨平治下,根本就无需和地主豪强、世家大族合作。

    他自己就能成批量的培养基层的官吏,能够轻松地运转起他所占据的地盘。"

    曹操听了,感慨中带着一丝无奈,对曹昂说道:"子修,如果能抛开其他因素不谈,为父也愿意像杨平一样,让治下百姓都如此学习。

    即便是咱曹家一天只吃一顿饭,为父也愿意像杨平一样,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基层官吏,摆脱世家大族、地主豪强的掣肘。

    但这是不可能的!

    正如你所说,杨平在汝南郡之所以能如此放手施为,那是他将所有的地主豪强一锅给端了,没有这些人的掣肘,他杨平就可以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这就是曹操的无奈了——正如曹昂所说的,杨平的汝南郡推广教育,是因为杨平没有掣肘的势力。

    曹昂没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