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听了杨平的话,坐在马上的曹昂拱手一礼,朗声说道:“此就不劳杨都督费心了,昂永远为人,不会落入牲畜之道。”
不过,曹昂也不想将场面搞得过于僵硬,最后仍然道谢:“昂,再次谢过都督的教诲,就此别过。”
说完,杨平示意张绣带着曹昂去换人吧。
于是,这500骑兵就缓缓向北而去。
见到营寨里的骑兵缓缓向前,夏侯渊带着500名穿着板甲、列着整齐队列的步兵,也开始缓缓向南。
一刻钟后,骑兵队列和步兵队列也就相隔不到200步了。
张绣和夏侯渊二人同时打马上前,相距十多步,二人互相见礼。
只听夏侯渊说道:“我乃兖州刺史帐下大将夏侯渊,敢问将军是?”
张绣也还了一礼说道:“我乃护民军杨都督麾下骑兵都统张绣,久仰久仰。”
烈日之下,二人稍作寒暄便进入了正题。
在这里要说一下张绣和夏侯渊二人的装备。
夏侯渊那是标标准准的东汉扎甲(影视剧里有),而张绣则是头戴着宽大的竹制毡帽,内里穿竹甲,外边套了一套全身板甲。
也就是说,张绣这套衣服有避暑的功能。而夏侯渊则是被晒得汗流浃背。
拼耐心的话,那夏侯渊根本拼不过张绣的。寒暄过后,夏侯渊首先开口道:“不知我家公子何在?”
这算是进入正题了。张绣随即问道:“不知温侯何在?”
两人相视一眼,皆转身向后招招手。
夏侯渊的队伍里,一名身高9尺的壮汉带着2名强壮的士兵抬着一个担架,担架上是胡须拉碴、憔悴到极致的吕布,被捆得结结实实。
而张绣身后,则是6名骑兵押着步行的曹昂缓缓前来。
双方相距不过20步。张绣看到担架上已经处于昏迷状态的吕布,心中大怒,嘴上大喝一声:
“夏侯渊,你也是鼎鼎有名的战将,温侯怎么着也是我辈武将之楷模,安能如此折辱?”
夏侯渊看着丰神如玉的曹昂,自知理亏,拱手说道:“温侯被侯成、魏续这2个叛贼从城头上吊下来,中间断了绳索,摔断了2根肋骨。
虽然我等已极力施救,但温侯性烈,总是咆哮不断,如今扯着伤口,我等也是无可奈何。”
张绣看着试图辩解的夏侯渊,就想发飙,但在最后关头想到了杨平的嘱咐“不要节外生枝”,于是忍着怒气,向夏侯渊说道:
“夏侯将军,且将温侯抬过来,我等这就将曹昂公子给你送过去。”
三国时代的交换人质,那是相当讲究信誉的,双方谈妥条件,就谁也不会耍赖,否则就被天下人耻笑。
于是,夏侯渊身后的2名士兵,就抬着吕布缓缓地从西边向南而来。
张绣则派2名骑兵押着曹昂,从东边向北而去。
两个交换队列相隔了20多步。
随着2个骑兵接过了担架上的吕布,押送曹昂的2名骑兵也调转马头,缓缓回来。
确认吕布没死之后,张绣对着夏侯渊拱手说道:“如此,夏侯将军,再会了。”
夏侯渊拱手:“好说。”
两人同时调转马头,互相戒备着退到了自己的本阵中。
看着张绣带领500骑兵缓缓向南退出了一里地之外,夏侯渊才来得及给曹昂打个招呼:“子修,你受苦了。”
曹昂看见夏侯渊也是很高兴,赶忙回答:“妙才叔,我未受苦,父亲还好吧?”
夏侯渊乐呵呵地说道:“放心,孟德无事,我这就带你去见孟德。”
说完,手下的传令兵开始挥动令旗,这支500人的精锐步兵开始缓缓向北退,最终退到了泗水河岸边,才转道向东而去。
相比于夏侯渊这500步兵这么麻烦,张绣率领的500骑兵就利索多了。
接了吕布,不过几分钟就退回了营寨。拿着望远镜的杨平,立即让亲卫将昏迷的吕布抬进了中军大帐。
刚刚赶到的吕姝看到吕布这憔悴的样子,再也忍不住,眼泪哗哗直流,走到吕布身前,轻轻地呼唤着:“阿爷,阿爷……”
这场面饶是高顺、张绣这种铁血战将,也看得有些不忍。
高顺、张绣对杨平施了一礼,就转出了营帐。
这次杨平带过来7名医术高明的军医,其中有两人正骨手法很妙,数次大战之间,用断腿、断胳膊的士兵给练出来一双不错的手法。
杨平轻轻地拉起了吕姝,说道:“阿姝切莫伤悲,外舅应该无事,你且到帐外等候,待为夫与2位军医给外舅施治一番。”
吕姝本不想走,但看着杨平坚定的目光,觉得还是不在这里添乱了,顺从地点了点头,走出了帐篷。
杨平这才戴上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