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根据各处的汇报,预计曹操能收拢降兵二千多人,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这个伤亡比很漂亮,杨平能够接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龚元继续说道:“另外,据这名校尉言说:北城的刘备,经过数天攻城,尚有六千余能战之兵;
袁术两座大营,共有二万多人,经过几天攻城战,估计移营之后,能有一万八千余战兵。
也就是说,我军需要应对二万六千余敌军,而且敌军最多有不到二百骑兵。”
张绣、徐晃一听,在平原野战,自己这三千骑兵是有优势的!
杨平示意龚元继续,龚元面带笑容的说道:“另外,我军在曹操的营寨里,缴获了大批粮草,足可以保证我军半个月之用……”
随后就是缴获的一些刀兵器械,这些,杨平没什么兴趣。
倒是在曹军营寨缴获了八十多部特制的三弓床弩,倒是让杨平来了兴趣。
会议结束后,杨平就带着吕姝观看了曹操等人仿制的三弓床弩。
看完以后,杨平心中感慨:“真不能小看古人!虽说曹操的三弓床弩是仿制护民军的,但在杨平看来,曹军这才是原版的三弓床弩,无论是用料还是造型,和宋代的八牛弩简直是一模一样。”
随后,杨平下令军中的工匠,给这些三弓床弩配上滑轮组,用以开弓拉弦,这就成了一个超时代的武器。
在杨平观察完三弓床弩后,例行去探望伤兵。
回到中军帐时,就见亲卫队长宋平押着一个瘸腿的敌将走了过来。
那敌将见了杨平,不顾瘸腿的疼痛,立马扑倒在地,大声求饶:“姑爷,饶了我吧!”
杨平大眼一看,哟,这不是侯成吗?
还不等杨平发话,跟杨平的吕姝,就拔出佩刀,要上前砍了这个背叛他父亲的家伙。
却被杨平急忙拦住,淡淡的说道:“将这叛徒押下去,好生看管。待我救出外舅之后,由我外舅发落。”
说完,杨平就拉着激动的吕姝走进了帐篷。
营帐内只有杨平和吕姝,杨平才安慰道:“阿叔,你放心。曹操此时已经大败,曹昂又在我等手上。
等今日我军站住脚跟,明天,我便通知曹操,将外舅换回来。
到时,由外舅来处置这些背叛之人。”
杨平可是知道刚刚吕姝为什么会情绪失控,也明白吕布在吕姝心中的地位——吕姝的亲娘死的早,几岁的吕姝跟着吕布相依为命,陪着吕布东征西战,这对父女的感情,可以说在三国时代是独一份了。
听着自己夫君的安慰,这几天面上不显,实际心中惊惧到极致的吕姝,紧紧抱着杨平失声痛哭,杨平轻柔的拍着她的后背……
而此时,刘处、胡车儿已经带着上千骑兵,赶到了彭城南边张勋的营寨外围。
张勋的营寨此时东门大开,士兵们列着圆阵,仔细地防备着在营寨北侧和南侧的两支骑兵。
张勋的营寨有四千多兵力,被张勋列成了四个千人的圆阵。由李丰率领第一个圆阵缓缓出寨打头阵,桥蕤率领第二个,手下的副将率领第三个,而张勋则率领最后一个压阵。
就这四千余人出营,足足用了将近一个小时。
待张勋的千余人出了东寨门时,张勋吹响了一阵短促的号角,这是在通知埋伏在营里的死士点燃粮草。
可是张勋号角已经吹了三遍,营寨之内却未见大火升起。
原因嘛,当然是严策、于铁二人带领的军刺成员穿着袁军士兵的军服,趁袁军出寨之时,寨中混乱混了进来,潜伏在营寨的存粮处,悄摸摸地击杀了张勋留下的十多名死士。
张勋见营寨内没有起火,心中狐疑:莫非是死士叛变了。但此时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了,自己的士兵一旦出寨,就要面对南北两路上千骑兵的围攻了。
此时,张勋需要做的是定住心神,把手下这四千多战兵,带到六七里外的袁术主力大营。
这四个硕大的“圆球”,在彭城南部的原野上,以蚂蚁般的速度向前挪动着。
不是这些士兵不想快点回到大营,而是就袁术手下这些兵将的素质,列成圆阵前进,稍微快一点就将毫无队形。
好在的是,无论是开路的李丰、中间的桥蕤、还是压阵的张勋,都是东汉末年有名有姓的将领,治军、领兵能力都不差。
这六七里路就是走得再慢,到正午时分,开路的李丰已经和阎象带领的三千精锐缓缓汇合了。
这一路上,刘处、胡车儿不断用骑射攻击这四个圆阵,倒是造成了一定的袁军伤亡,圆阵也时不时的出现一阵骚乱,但却没有对其造成致命威胁。
因为这些士兵可以清楚地看到袁术东寨之外,那三千接应他们的精锐之兵。
有了希望,部队就有了士气;有了士气,一切就都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