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 > 第179章 陈宫自焚

第179章 陈宫自焚(1/2)

    见自己一枪,将那穿着铠甲的敌将钉到烂泥地里。

    姜牛儿拔出马刀,准备割下其首级,用以夸功。

    就见得到消息的刘处骑着战马,踏着烂泥赶了过来。

    当年,刘处作为吕布的亲兵,曾在河北待过一段时间,见过鞠义。

    看着仰面倒地、胸插长矛的鞠义,刘处淡淡地说道:“这是河北大将鞠义,战死沙场,也不辱没猛将之名,且留他全尸。”

    说完,心中也是感慨:当年自己随吕布到河北,鞠义是何等的狂傲,不曾想,竟死在自己手下一名骑兵队长的手中。

    刘处抬眼望向南方,只见赤着脚、踏着烂泥、列着队列的护民军小队,一个个地将逃跑的袁军士兵抓了起来。

    逃到自己马队前方约一里地的袁军溃兵,一见那如城墙般的马队,立马松了心气儿,也不跑了,就此跪地请降。

    此情此景,正如姑爷(杨平)战前推测的一样:此战,敌军在夜间将毫无还手之力,泥泞的道路使得敌军无法逃脱,真正做到了全歼敌军,不使一人漏网!

    顾盼之见,刘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对着旁边的江牛儿说道:“

    牛队长,你即刻整队,按照战前制定的计划,骑兵一人间隔5丈(约12米),自西向东拉出一道骑兵墙。不使河北之兵一人漏网!”

    姜牛儿知道自己杀了河北的名将鞠义,知道这军功足以使他的级别再往上提一提了,也是兴奋地应诺。

    刘处调转码头,踏着烂泥缓慢的向东而去。

    两个多小时后,在队伍最前端的刘处绕过了一处轻纱帐,见到了同样骑着战马、提着枪的徐晃。

    徐晃的身后,700多骑兵同样列着一字长蛇阵,缓缓自东向西而来。

    两人跳下战马,双手紧紧地握着。

    徐晃高兴地说着:“刘师长,你我会师之前,可曾看到有一个敌军从我等之前越过?”

    刘处大声说道:“未见一个敌军。”

    两人紧紧握着手,皆是哈哈大笑:“此战,我等一个敌军都未放走,哈哈哈……”

    两个人的欢呼声,也使得迎面过来的骑兵们兴奋地举着武器,一阵欢呼。

    欢呼声从临颍县、许县之间的位置开始向东西蔓延,越传越远。

    在这欢呼声之下,向南几里地,高干、审配二人,也到了最后时刻:

    天亮以后,护民军水军第三师、教导第三旅20艘蜈蚣船逆流而上,带着颍河边上的守备部队的30多艘乌篷小船,赶到了临颍城西边20多里地外的陈宫后勤营地。

    当他们赶到之时,在上游负责帮助车骑部队架设浮桥的20多艘乌篷小船已经顺流而下,在颍河南边警戒。

    两支水师部队会师以后,开始缓缓地向颍河北岸逼近。

    大约提前一个小时到达的高干等人,此时正在集结3000河北后勤兵马,准备后撤。

    经过高干、审配、陈宫三人商议以后,他们发现根本就守不住这个大寨,撤退就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几人,在天亮以后就带着亲兵放弃手下的这6000来人的军队,快马北撤。虽然他们不一定能逃出杨平的追击,但是最起码能逃出骑兵的合围。

    但这三人都认为,应该将部队带走,这就浪费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

    水军教导第三旅旅长邓博一看,离颍河北岸不到一里的敌军已经打开寨门,准备撤退,当即命令所有战船向北岸靠近。

    20艘蜈蚣船上装备了40部三弓床弩、40部抛石机,开始集中对列阵在河岸北边100多远的一支500人的警戒部队发起攻击,掩护乌篷小船上的水兵从两侧开始登陆。

    粗壮的弩箭和从天而降的石块,将那支列队的校尉部500余人打得丝毫没有还手之力。

    不得已,在校尉的带领下开始缓缓后退,准备撤出敌军的打击范围。

    谁曾想,500人刚刚后撤,一直在监视陈宫营寨的3名军刺小队成员,其中一人便在营寨南门附近大声呼喊:

    “主将逃了,主将逃了,我等快去逃命吧!”

    本来被蜈蚣船上弩箭、石块打击的没脾气的士兵们正在缓缓后退,一听到这声呼喊,撤退变成了溃退,随后变成了争相逃跑,顺着营寨南门就冲了进去。

    在蜈蚣船上的步兵旋即开始登陆。

    当共计12个大队、600名水兵赤着脚抵达陈宫营寨百步之时,营寨里的高干命令:

    陈宫率领1000余投降的颍川郡守备兵出南门发起攻击,

    命令荀三率领2000颍川郡世家私兵出东门绕行攻击,

    自己则率1000河北后勤兵出西门绕行攻击,由审配率领2000河北后勤兵在营寨作为预备部队使用。

    陈宫、荀三等人听到高干这个命令都感觉很妥当,因为在寨南那支水军部队精锐非常,人人披甲,若不将这支水军步兵击败,他们就甭想安稳地北撤。

    于是已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