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得唾沫星子横飞,“就是这种未经雕琢的灵性!这比那些磨了几十遍的匠气本子强一百倍!投资方肯定喜欢!观众也肯定买账!”
“不是,王导,这真不行,这传出去我晚节不保……”
“什么晚节!这是给你焕发艺术第二春!”王导根本不听,掏出手机就开始打电话,“喂!制片吗?剧本问题解决了!我找到了个绝世好本子!风格?极度写实!极度幽默!作者?呃……一位隐世的社区生活观察大师!”
陆子昂在一旁徒劳地伸手:“大师说他不同意……”
王导捂住话筒,压低声音对陆子昂说:“版权费按一线编剧的最高标准!署你的名!”
陆子昂头摇得像拨浪鼓:“不署不署!打死不署!”
“那就署……‘塘边居士’?”王导眼睛一亮。
陆子昂:“……”这梗过不去了是吧?
最后讨价还价,王导勉强同意署个化名,叫“闲人陆某”,极其敷衍。
王导如获至宝地捧着那个小破本子走了,说是要立刻拉团队开会,尽快立项。
陆子昂看着他的车尾气,又看了看自己空荡荡的钓具包底层,有点懵。
他就随手写了点楼下大爷大妈的鸡毛蒜皮,怎么就被名导看上了?还要拍出来?
这世界是不是哪里出了毛病?
几天后,王导发来了修改后的完整剧本,果然专业团队出手,把他那些跳脱的、不合理的地方都润色了一遍,但核心的人物关系和那股子烟火气保留了下来。
陆子昂翻看着电子版,感觉有点奇异。那些熟悉的场景和对话,变得像模像样了。
他甚至手痒,顺手帮他们改了两句觉得有点“咯吱人”的笑话,让它们更自然了点。
王导收到修改稿,又是一顿猛夸:“看看!陆老师就是陆老师!这笑点改得,羚羊挂角,无迹可寻!高手!”
陆子昂:“……”
得,这下更说不清了。
项目很快低调启动,名字就叫《广场风云》。选角的时候,王导还非要拉陆子昂去把把关,美其名曰“艺术顾问”。
陆子昂死活不去,只提了一个要求:要是拍抢音响那段,记得用真音响,不然没感觉。
于是,开机那天,剧组真的拉了两个大音响到拍摄小区,演倔老头和李大爷(被请去当技术指导)看着那音响,眼睛都直了。
消息不知怎么漏了出去,网上开始有小道消息流传:王导新戏秘密开机,题材神秘,编剧疑似那位神秘的“塘边居士”!
陆子昂刷到这条爆料时,正坐在野塘边。
他淡定地关掉手机屏幕,看了看微微颤动的鱼漂。
这次,可千万别再挂树上了。
他轻轻一提竿。
手感沉甸甸的。
嘿,好像真有货。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