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宋朝的脊梁 > 第六十一章 劝降

第六十一章 劝降(1/3)

    沧州知府梁子美,望着厢军押解到府衙的劫匪,心中猛地一紧,脸色瞬间变得极不自然。

    他深知,这些被擒获的劫匪一旦供出背后指使,自己的事情恐怕再也瞒不住了。

    慌乱之中,他赶忙提笔给蔡京写信,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匆匆写就,差人快马加鞭送出,心中一边战战兢兢地等待着消息,一边又心存侥幸,希望事情还有转机。

    另一边,陈太初率领大军势如破竹,成功击溃了贾进的先头部队。

    野狐岭的晨雾泛着铁锈味,陈太初俯身拾起一枚箭簇——生铁粗锻的箭头上沾着糖渣,这是沧州流民自制的毒箭。

    昨夜伏击战的血迹未干,被俘的三个汉子五花大绑跪在战车旁:领头的是原沧州铁匠李二柱,左脸刺着\"贼配军\"金印;

    瘦高个赵小五曾是县衙税吏,因揭发梁子美贪墨被构陷;

    王三郎最年轻,爹娘饿死后劈了祠堂供桌当柴烧,为了最后一点余温,可以说用尽所有能用的,来活着了!。

    \"箭法不错。\"陈太初抛过糖砖,\"用观音土混铁砂制毒,这法子该是李税吏的手笔?\"

    赵小五啐出口中血沫:\"狗官梁子美抢了赈灾粮,倒逼我们吃观音土!\"

    按照宋朝一贯的处理办法,这些匪军头领理应被押送到京城,交由朝廷法办,而陈太初则可借此机会为自己请功。

    然而,陈太初却深知这些农民起义的根源。

    连年的灾荒,使得百姓们颗粒无收,为了生存,他们才不得不铤而走险。

    与其说他们是在造反,不如说他们只是一群饿极了,想要为自己和家人争取一线生机的可怜人。陈太初内心深处对他们充满了理解与同情。

    从老祖宗茹毛饮血开始,吃饱饭都是人从生下来所具备的本能。

    别人不应该,也不可以剥夺别人吃饭的权利,即使这个人是皇帝。

    既然享受着别人的供奉,就要提别人守护好吃饭的饭碗,如果只是一味地索取,那就是灭亡的开始。

    陈太初决定不将这些头领押送京城。

    他命人将王三郎、赵小五和李二柱带到自己面前,看着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中满是警惕与恐惧,陈太初的目光变得柔和起来。

    他缓缓说道:“你们可知,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三人低头不语,只是紧紧咬着嘴唇。

    陈太初抖开染血的《沧州赋税册》,册页间夹着梁子美与刘氏粮行的契书:\"去岁沧州实收粮三十万石,梁知府却报灾荒免赋——实际五十万石粮都进了刘家地窖!\"

    李二柱独臂颤抖:\"可...可俺们劫的官仓都是空的!\"

    \"因为真凶早把粮换成了麸糠!\"陈太初劈开糖车暗格,霉变的麸糠上烙着\"刘记\"徽记,\"你们劫的所谓'官粮',全是梁子美用陈年麸糠伪装的!\"

    赵小五突然挣裂麻绳:\"放屁!上月俺亲手砍了刘家护院头子,从他怀里搜出梁知府的密信!\"

    \"那护院是梁子美灭口的弃子。\"陈太初甩出真正密信,\"看看这笔迹——刘老太爷模仿贾进字迹,雇刀客劫粮再栽赃给你们!\"

    李二柱盯着密信上熟悉的县衙暗记,突然癫狂大笑:\"好个梁子美!拿我们当幌子,自己吞了五十万石粮!\"

    \"所以你们更该活下来。\"陈太初幽幽的说道。

    “大人,我们也不想啊!” 王三郎终于忍不住,抬起头来,眼中含泪,“家里老的饿死了小的也快了,实在是走投无路啊!”

    陈太初点了点头,说道:“我明白你们的难处。但如今,你们有了一个机会。

    我可以给你们一条出路,也可以给贾进和他的兄弟们一条出路。”

    三人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却又有些不敢相信。陈太初继续说道:“你们回去告诉贾进,如果他能率众投降,我会向朝廷请旨诏安。

    只要愿意合作,从今往后,你们依然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有田可种,有饭可吃。”

    赵小五犹豫了一下,说道:“大人,我们凭什么相信你?”

    陈太初目光坚定地看着他们,说道:“就凭我陈太初能在短短几年中可以聚集这么多财富,凭着跟着我的人,都可以吃饱饭,穿暖衣。”

    “再加上你们已经败了,我现在开拔去跟贾进正面交锋,你觉得贾进有多少胜的可能?如果我不想麻烦,直接把你们押送东京,你觉得是不是对我更有利?”

    岳飞在旁边看着自家大人,感觉越来越看不懂了!

    岳飞现在十五六岁的年纪,虽然人高马大的,但是心智还没有成熟,再加上周侗对他的悉心教导,武艺可所谓精进飞快,就在跟着陈太初出来时,京城中的进军教头,很少在武艺上能的过岳飞。

    陈太初现在培养岳飞,更是在无事不可的潜移默化岳飞。

    岳飞心想“大人这招诏安,确实可以瓦解起义军的心理防线,但是平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