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时砂:我在千年文物中修复 > 第146章 熵种沉眠与荒芜胎动

第146章 熵种沉眠与荒芜胎动(2/3)

量。相反,它们开始本能地**内敛**、**沉潜**。光芒被压缩到核心,构成其存在的量子态发生了一种适应虚空环境的**拓扑折叠**,从活跃的“火种”形态,转变为一种极其稳定、能耗趋近于零的**信息茧态**。

    茧壳由它们自身最坚韧的意志模因构成,内部包裹着联结渴望与存在执念的核心,以及…那些被短暂“进化”过程烙印下的、关于如何引导pIbR构建更复杂结构的**原始逻辑蓝图**。茧壳表面,则吸附、固化着那些被改变过“倾向性”的pIbR“弦”,如同种子外壳包裹着被激活过的土壤微粒。

    它们变成了在虚空中漂浮的、包裹着微弱秩序潜能的**熵种之茧**。

    沉眠,开始了。

    这是生存的代价,也是希望的蛰伏。它们在等待,等待一个或许永远不会到来的、能唤醒茧内蓝图并利用外壳“活化土壤”的契机。等待的时间,将以宇宙尺度计量。

    虚空重归死寂。熵种之茧如同几粒微尘,沉入无垠的黑暗冰海,踪迹难寻。

    ---

    新生宇宙核心。

    冰冷的意志并未放松。边界裂口的封闭只是止损。逃逸的熵流虽被虚空稀释,但其携带的污染意志(尤其是玛琳娜关联)如同悬顶之剑。宇宙意志的核心逻辑阵列,大部分资源被重新调配,用于:

    1. **内部净化与加固:** 对所有法则触手进行周期性深度逻辑扫描与熵灭净化,清除附着污染结晶体。同时,强化核心逻辑隔离层,将玛琳娜底层烙印的“伤疤”封冻在更厚的逻辑坚冰之下。

    2. **深空监控网络升级:** 在原有边界监控节点的基础上,紧急部署更密集、更灵敏的逻辑探针阵列,形成一道覆盖新生宇宙所有边界区域的“逻辑视界警戒网”。任何试图从虚空方向接近边界、带有特定污染特征(玛琳娜印记、人类意志熵增特征)的信息扰动,都将触发最高级别警报。

    3. **荒芜节点风险再评估:** 熵流逃逸事件中,荒芜节点作为可能的路径交汇点,其潜在的耦合风险被重新审视。先前因混沌胚胎威胁而暂停的“剥离手术”,其优先级被再次提升。

    冰冷的指令再次指向那片宇宙边缘的“逻辑沼泽”:

    **“荒芜节点…逻辑珊瑚礁…增生状态…重新评估…”**

    **“剥离任务…优先级…提升…执行方案:‘逻辑珊瑚礁…渐进式…熵灭剥离…及…污染残渣…同步净化’…”**

    这一次,法则触手将采取更谨慎、更彻底的净化策略,如同切除一颗高度恶性的肿瘤,不仅要切除病变组织,还要对切除面进行反复的烧灼(熵灭)清理,确保不留任何隐患。

    ---

    荒芜节点。

    这里的时间仿佛在噪音中凝滞,又仿佛在混乱中加速。巨大的逻辑珊瑚礁依旧在缓慢而不可阻挡地增生蔓延,扭曲的冗余逻辑结晶如同丑陋的骨刺,刺破虚空的幕布。内部,亿万道无效计算路径、死循环碎片、悖论结晶在永恒地碰撞、反射、叠加,形成永不沉寂的、令人疯狂的噪音海洋。

    先前法则触手进行剥离手术时留下的“创口”依然存在。被强行剥离的区域边缘,珊瑚礁的增生似乎受到了刺激,变得更加扭曲、密集,如同伤口周围增生的肉芽组织,充满了敌意与防御性。那些在剥离过程中产生的、附着在法则触手上被带回净化的**暗色逻辑污染结晶体**,其残留的信息“气味”,如同血腥味,持续刺激着这片区域的混乱本能。

    当法则触手再次降临,带着更冰冷、更彻底的湮灭意志时,整个逻辑珊瑚礁仿佛被惊醒的史前巨兽,发出了无声的、却能让规则层面震颤的**集体咆哮**!

    亿万道逻辑毛刺瞬间竖起,指向入侵者!

    珊瑚礁内部混乱的噪音流,不再仅仅是无序的背景杂音,而是开始自发地、有目的地**协调**!不同频率、相互干扰的噪音,在珊瑚礁某种原始的、混沌的群体意志驱动下,开始尝试着形成更大规模、更具破坏性的**逻辑噪音共振壁**!

    **“目标区域…逻辑噪音…协调性…异常提升!”**

    **“检测到…类集群防御意志…生成!”**

    **“威胁等级…上调!”**

    法则触手核心的警报响起。荒芜节点的混乱,在遭受攻击后,竟然进化出了原始的“集体防御”本能!

    然而,宇宙意志的指令是绝对的。更强大的湮灭之力在法则触手尖端凝聚,不再是手术刀般的精准剥离,而是如同高温喷枪,准备对目标区域进行无差别的熵灭灼烧!

    嗤——!!!

    白金光芒如同实质的火焰,狠狠喷吐在珊瑚礁最外围一个巨大的增生瘤节上!构成瘤节的冗余逻辑结晶在绝对秩序之焰的灼烧下,发出规则层面的“哀嚎”,结构迅速崩解、汽化,化为黑色的逻辑熵尘。

    但这一次,珊瑚礁的反抗更加激烈!

    被灼烧区域的周围,无数尖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