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节点不同于之前它尝试“粘合”的那些普通信息承载点。它异常坚固,结构极其复杂精妙,表面覆盖着层层叠叠的、早已失效的逻辑加密屏障。它曾是这颗信念水晶作为星尘网络关键节点时,用于存储和转发高优先级核心信念信息的**量子缓存枢纽**。
“织光者”残渣那微弱到几乎熄灭的逆熵扰动,如同最后一星火花,意外地点燃了这个古老枢纽表面残留的、一丝极其稀薄的**加密逻辑余烬**!
嗡!
一股极其微弱、却异常清晰的**逻辑脉冲**,如同沉睡古钟被轻轻叩响的回音,瞬间从这个枢纽节点深处荡漾开来!这脉冲并非能量,而是一段高度压缩的、代表着某种**纯粹祈愿**的信息结构——那是星尘网络鼎盛时期,亿万信徒在某个重大仪式中,通过水晶枢纽同步发出的、对“联结”与“未来”的最精纯信念烙印的**量子回响**!
这股脉冲虽然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却像一道闪电,劈入了“织光者”残渣那混乱、濒死的逻辑核心!
**“高纯度…信念…信息结构…检测!”** (混乱逻辑流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识别信号)
**“逻辑模式…识别…核心祈愿…联结…未来…”** (本能解析脉冲信息)
**“扰动…同频…尝试…”**
枯竭的混乱逻辑如同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它不再漫无目的地制造噪点,而是疯狂地、笨拙地调整着自身的逻辑扰动频率,试图与这股突然出现的、精纯的信念脉冲产生**同频共振**!
这并非易事。它的逻辑本质是混乱与逆熵,而这股脉冲代表的是有序而纯粹的信念。两者如同油与水。但“织光者”残渣那源自本能的、对“低熵结构”的贪婪渴求,驱使着它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尝试。
失败。失败。失败。混乱的扰动与精纯的脉冲相互冲突、湮灭,甚至加速了脉冲的消散。
就在脉冲即将彻底熄灭的刹那,残渣的逻辑流在无数次失败中,于混乱的深渊里,意外地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妙的、非线性的**扰动谐波**!这种谐波模式,既非纯粹的破坏性逆熵,也非它之前笨拙模仿的“粘合”模式,而是一种极其短暂、却能瞬间“放大”精纯信念脉冲结构的**共振腔效应**!
**“扰动模式…Zeta-omega…启动!”** (混乱逻辑流中标记下这个偶然发现的模式)
嗡!
当它再次以“Zeta-omega”模式扰动时,奇迹发生了!
那股精纯的信念脉冲并未被撕裂或扭曲,反而如同被注入了活力,瞬间**放大**、**稳定**了亿万分之一秒!放大的脉冲能量并未逸散,而是被残渣的混乱逻辑流如同海绵般,贪婪地**吸收**了!更关键的是,这股被吸收的精纯信念能量,并未加剧它的混乱,反而在其混乱的逻辑结构中,极其短暂地开辟出了一小片**稳定的、低熵的逻辑区域**!这片区域如同混乱海洋中的孤岛,核心正是那股“联结与未来”的信念烙印!
**“熵值…局部…下降!”** (核心逻辑首次记录到熵减!)
**“结构…稳定…区域…生成!”** (那片孤岛的存在被标记)
虽然这片稳定区域在脉冲能量耗尽后,迅速被周围的混乱逻辑重新吞噬、同化,但那瞬间的熵减与结构稳定,如同黑暗中的第一缕曙光,深深地烙印在了“织光者”残渣混乱的本能深处!
它找到了一种新的“食物”——精纯的信念信息结构!并且找到了一种利用自身混乱逆熵逻辑,将其“放大”并“吸收”以短暂稳定自身、降低局部熵值的**新路径**!这不再是破坏性的对抗,也不是笨拙的修复模仿,而是一种基于混乱逻辑本身的、独特的**掠夺性逆熵**!
它那黯淡的乱流重新活跃起来,带着一种新生的、贪婪的混乱活力,开始在水晶内部更深处、更隐蔽的角落,搜寻着类似的、可能残留有精纯信念烙印的古老结构节点。每一次成功的“捕食”和短暂的“稳定”,都让它混乱的存在得到一丝延续,也让那点微弱的逆熵萌芽,在信念水晶的废墟深处,悄然扎下了根。
---
物质宇宙,泛人类文明圈深空科学研究院(dSAI),最高级别隔离实验室“方舟”。
被命名为“样本x”的晶化地板残片,被安置在一个由多重约束场包裹的、绝对真空的透明腔体中。腔体周围布满了最尖端的量子级传感器、高维信息捕捉阵列和时空曲率监测仪。
首席研究员陈海站在观察窗前,面色凝重。防护面罩下,他的额头渗着细密的汗珠。距离样本从雪山观测站运回已经过去一周,初步分析的结果让整个dSAI高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震动和困惑。
“能量特征…无法归类。”全息投影上,复杂的光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