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沈铭恩的这首《小白杨》相较于前面的几首作品,没有那么的大起大落,多少是有一些平淡的,但这首歌强就强在,它要表达的内涵非常清晰非常清楚。
沈铭恩的作品是什么级别的,懂得都懂……
他的作品里,有很多都被外界称之为“可以上教材的作品”,而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其极具丰富内涵的情感表达。
这么说吧,沈铭恩的每一首红歌,单独拿出来,都可以给全国中小学语文老师上好几节课的“阅读理解”。
而这首《小白杨》,你只是一听他唱的这寥寥几句,脑海里就仿佛已经要出现语文老师上课给同学们做阅读理解的画面了……
太有内涵了呀好吗!
“他这些角度到底是咋找的呢?”
一帮创作人多少都有些怀疑人生了,就是说,提到【边防】,很多人第一时间想的永远是怎么歌颂蜀黍们,从什么角度歌颂蜀黍们……
想的是没错,但是未免有些浅显了。
要歌颂蜀黍们,就不能只单纯写歌颂,你得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内涵去歌颂,尤其要歌颂蜀黍们的伟大精神!
而就“歌颂精神”这一点,沈铭恩的每一首歌都做的非常到位!
他总是善于用“比喻”的手法来歌颂蜀黍们的精神!
偏偏就是这个“比喻”的角度,实在是让人拍手叫绝啊!
而此时此刻……
舞台之上,沈铭恩的演唱,还在继续……
……
“来来来来来……”
“来来来来来来……”
“小白杨,小白杨~”
“它长我也长~”
“同我一起守边防~”
……
沈铭恩的作品,直播间里那帮观众总是习惯性的“逐字逐句”的去品。
为啥?
因为不逐字逐句的去品,是真的无论如何都品不出这里头的韵味啊!
也就在这些时候,直播间里那帮“大儒”,总会挺身而出,为他们详细的解析出沈铭恩作品里的“深刻内涵”!
这阅读理解,只能说他们都做上瘾了好吗!
弹幕不断滚动着:
【来吧同学们,副歌这两句,谁来告诉我沈铭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我!老师!我啊啊啊!】
【好的,那位身高一米九的同学你来!】
【啊啊啊!终于轮到我了啊啊啊!】
【我觉得沈铭恩这几句歌词里有对生命的隐喻!】
【哦?此话从何说起?细细道来!】
【副歌“小白杨,小白杨,它长我也长,同我一起守边防”以“成长”为线索,将树苗的生长与战士的成长同步,小白杨在风霜中挺拔,战士在边疆的磨砺中成熟,二者“共守边防”的意象,既体现了军人与边疆土地的共生关系,也隐喻了“守护”是异常需要时间与毅力的持久战!】
【好!好好好!没坐!】
……
沈铭恩在演唱,弹幕在滚动,后台的一群人表情也是各不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后台的哈基玲、徐嘉嘉的表情无论如何都说不上好看……
虽说不知道沈铭恩方才到底是突发什么恶疾,忽然要加唱一首,但是看他那个状态,看他加唱时候的嚣张模样,就莫名给人一种“游刃有余”的感觉。
他就好像隔空给哈基玲传递一个信号,好像在说:“五轮就想拿下我?有本事再加议论”一样!
本身就有不祥的预感,现在沈铭恩的这首《小白杨》还不断酝酿着非常浓厚的边防情怀!
你说!
哈基玲那表情能好看了?
徐嘉嘉同样如此啊……
本来第四轮了,徐嘉嘉抱了很大的期望,期待沈铭恩本轮状态下滑走下坡路……
可这活爹非但没有状态下滑,反而持续高开高走,并且还提议加唱一轮!
讲真,徐嘉嘉现在看沈铭恩都有种心里阴影了……
她就在想,这人真的是没有极限的吗?
一个人,到底是怎么可能那么有才华,一周连续创作五首不同题材的高难度主旋律作品,还敢再临时加一首的啊!
夸张……
真就是夸张!
反正不管怎么说,这一轮,又跟往常一样,借徐嘉嘉几个胆儿,她都不见得敢跟铭恩大帝对着干了啊啊啊!!!
……
“当初呀离家乡~”
“告别杨树庄~”
“妈妈送树苗~”
“对我轻轻讲~”
“带着它~”
“亲人嘱托记心上罗喂~”
“栽下它,就当故乡在身旁~”
……
A段一整段,沈铭恩的演唱非常具有记忆性,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