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他们大多数也是汉人,
在他们选择对无辜百姓下手之时,他们在刘禅的定义中,就等同于渣滓。
没有任何感化教育价值的那种。
汉军不收渣滓。
众人正在打扫战场时,北边的天空中,升腾出一团红色的焰火。
小队的队长马上拿出千里镜,在两人的协助下,爬上一个院墙,
站在墙头,他把千里镜对准不远处小山顶上的临时兵站。
此时兵站上的信号箱,醒目的红色的数字是13和04
队长冲下面的监军喊道:
“村落13,兵力4队(两百人)!”
小队的监军盘腿坐在地上,快速翻开号码对应本以及舆图,
查看之后回应道:
“是北边的潮泥浦!距离我们这里十二里!”
小队队长正要下令出发,在北边再次升腾起一个绿色的焰火。
“有别的小队更近,他们出发支援了,继续打扫战场,抓紧时间休息!”
警报解除,众人继续打扫战场,堆起来焚烧尸体。
对于汉军的战场处置来说,这群渣滓甚至不配入土为安。
身为汉人,竟然选择向无辜百姓下手,在曹魏与东吴,可能觉得习以为常。
但是在大汉看来,这些都是绝对不容出现的!
小队队长与监军的配合应对,就是刘禅与诸葛丞相商议出来的,给沿海地区制定的应对方式。
这项应对方式,脱胎于兵站的实时消息传递。
简称网格化小队快速响应。
在从青州到扬州沿海的一些制高点,设置高倍千里镜以及特制信号箱的了望台。
地势平坦,没有高山的海岸线,直接使用钢铁支架与水泥,临时浇筑建设出八丈多高的哨塔。
哨塔周围同时作为小队的扎营场所。
制高点与哨塔配合,居高临下观测周围海面上船只的情况。
观测警戒台与哨骑配合,全方位无死角地掌控临海的情况。
这样就可以不需要太多数量的军队,像是撒豆子一样进行被动的低效防御。
这种网格化的高效调配,只需要少量的兵力驻守侦查,
就在青州,徐州,扬州的漫长海岸线,搭建起了一个个严密且稳固的网格。
将这些网格里的乡村,划分上编号,每个小队里,都带着对应号码与地图。
按照每队四十人的组合,汉军从南中抽调过来的白杆无当,与神火营搭配行动。
这个数量,是可以无损应对两百人以内吴军的最高效组合。
而为了应对大规模的入侵,在每个节点,还安排了金弦羽林卫,可以进行及时的支援。
不仅如此,这些网格里的小队也不是一成不变。
比如现在这样。
三朵红色的警戒烟花在东南方向升空,炸开的红色亮团和黑色的硝烟,即便白天也异常醒目。
尖锐的哨声响起,临近能看到焰火警戒信号的队伍,此时都被惊动。
他们紧张地列队站起,等待队长确认敌人的情况。
“位置白浪坞,距离芦沙村十一里,大概需要半个时辰!
敌人超过一千两百,全体都有,前往支援!”
出现一千多的敌人,这可不是小事。
队长和监军核对好信息,马上燃放了一枚确认的绿色烟花。
在周边路程在两个时辰之内的范围内,也就是四十里的村落附近小队,
此时都升腾起了绿色的信号烟花。
从高空鸟瞰,一队队红色战衣,举着汉字大旗的士卒行动了起来。
他们就像百川纳海一般,迅速向着白浪坞方向挺进。
……
白浪坞
这里是江东张家的一个旁支所在地,距离大汉设立的郡县治所也非常近。
虽然只是一个不算很大的村子,但张家庄园在当地也是数一数二的奢华所在。
汉军接管江北扬州各地之时,对于没有直接对抗的世家,是非常克制的。
只要接受编户齐民,交出隐田匿民,以及超过上限的田地,一概宽泛处理。
因此这个坐落在白浪坞附近的张氏庄园,能够得以保存。
不过张家人原本是存了想法的。寻思投降谁不是当官老爷?
谁曾想,汉军和当初的曹魏完全不一样,不仅不优待名声在外的世家豪门,
甚至限制比普通人还多,优待和高人一等都没有了,张家还称得上是世家吗?
他们一直在暗中收买死士,终于等到了来自东吴方面的联络。
心存怨念的他们,自然一拍即合,他们可是比其他村落附近通风报信的内奸更为毒辣。
张家人利用在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