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 第131章 万世之基

第131章 万世之基(2/3)

节——吐蕃人献哈达,波斯人按胸鞠躬,倭人伏地叩首……这些不同的礼仪,此刻却表达着同一个敬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典礼过后,李承乾的病情突然加重。太医署所有名医轮番诊治,连远在逻些城的吐蕃医圣都被急召入京。可皇帝的高烧始终不退,时常陷入谵妄,只在偶尔清醒时,询问夷州稻种或波斯星图的消息。

    七月初七乞巧节,长安女子都在穿针乞巧时,晋阳公主却跪在太医署的药房里,将孙思邈珍藏的千年人参切片煎汤。药炉的火光映着她憔悴的面容——自从皇兄病重,这个小公主仿佛一夜长大。

    "公主,阿蛮学士求见。"侍女轻声禀报。

    阿蛮带来的是一卷奇特的星图。图上不仅标注着传统二十八宿,还融入了波斯的黄道十二宫、天竺的二十七纳akshatra,甚至还有拂菻传来的希腊星座。

    "这是阿尔达先生临终前完成的。"阿蛮指着图上一处新标注的星群,"他说这里该有一颗新星,或许能解陛下之厄……"

    当夜,奇异的天象震惊了长安。北斗七星旁,真的出现了一颗从未记载的亮星!钦天监连夜呈报:"此星大如盏口,青白光,有芒角,疑是祥瑞。"

    说来也怪,就在新星出现的第三天,李承乾的高烧竟奇迹般退了。更神奇的是,皇帝醒来第一句话竟是:"那颗星,波斯人叫它'智慧之星',天竺人称'觉悟之光'……"

    这场大病后,李承乾仿佛变了个人。他不再事必躬亲,而是将更多政务交给太子处理;自己则整日与晋阳公主、阿蛮等人研讨《文明典章》的编撰。这部前所未有的巨着,不仅收录典章制度,更有技术工艺、医学农学等实用知识。

    "朕要编一部永不落幕的经典。"皇帝在序言中写道,"使后世知,贞观盛世之盛,不在疆域之广,而在文明之昌。"

    秋分时节,长安城南的"石经洞"工程竣工。这个在终南山腹开凿的巨大洞窟,首批就镌刻了《五经正义》《千金要方》《齐民要术》等三百余部典籍。最令人惊叹的是,所有文字都采用汉文与原文对照的形式,有些甚至刻有三种文字。

    "哪怕中原遭劫,只要这洞窟还在,文明就能重生。"李承乾抚摸着冰冷的石壁,对随行的各国学者说,"他日若你们国家有变,也可将典籍送来此处。"

    这个构想很快引发连锁反应。倭国中臣镰足当即表示要在富士山开凿同样的洞窟;吐蕃新赞普则提议在雪山冰层下保存典籍;最绝的是拂菻使者,说要用他们新研制的"希腊火"配方,烧制永不腐朽的琉璃藏书匣。

    贞观三十九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第一场雪落下时,李承乾在温室殿召见了三位特殊的人物——来自夷州的徐氏后裔、吐蕃的老学者、以及拂菻的主教。皇帝让他们各自讲述本族最古老的创世神话。

    令人震惊的是,当三个故事并列呈现时,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有洪水灭世的记载,都有兄妹传人的情节,甚至都有"智慧树"的意象!

    "看啊,人类本出同源。"李承乾对在场的史官说,"记下来,这是将来编《万国史》的重要材料。"

    除夕守岁宴上,一个白发苍苍的身影突然出现在宫门前。当侍卫认出这是失踪多年的卑路斯王子时,整个大明宫都沸腾了。原来这位波斯王子在尸罗夫陷落后,一直隐姓埋名在大食境内组织地下文教网络。

    "陛下,请看!"卑路斯献上一个镶嵌宝石的铁匣,"这是从亚历山大图书馆废墟中找到的《亚里士多德全集》残卷!我们花了十年时间,从各处搜集拼凑……"

    李承乾郑重接过铁匣,在万众瞩目下将它与《论语》《道德经》并排放在"文明圣坛"上。这个由他亲自设计的祭坛,不供神佛,只供奉人类智慧的结晶。

    "朕决定,从明年起,每岁评选'文明之光'。"皇帝的声音回荡在殿中,"凡为文明传承做出贡献者,无论华夷,皆可入凌烟阁陪祀!"

    贞观四十年的元日大朝会,成了载入史册的文明盛会。除了传统的各国使节,今年更多了数十位特殊宾客——他们中有天竺的梵文学者、波斯的音乐大师、吐蕃的医圣、甚至还有两位来自极北之地的萨满巫师。

    当《万国文明典章》的第一卷在朝会上展示时,一个震撼人心的场景出现了:各国代表自发上前,用本族文字在扉页签名。汉文、藏文、梵文、波斯文、希腊文……不同的文字交织成绚丽的文明画卷。

    阿蛮站在晋阳公主身侧,望着龙椅上日渐消瘦却目光炯炯的皇帝,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的盛世,不在疆域之广,而在胸怀之大;不在武力之强,而在文明之光。

    上元节的灯火照亮长安夜空时,李承乾独自登上了"万古长明塔"。望着城中万家灯火,听着各处传来的胡汉笑语,皇帝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轻轻摩挲着上面的字迹——那是他二十年前登基时写下的《文明愿》:

    "愿以大唐为舟,载万邦文明共渡;愿以长安为灯,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