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 第130章 薪火永存

第130章 薪火永存(2/3)

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贞观三十八年的元旦,当长安城沉浸在节日喜庆中时,一支狼狈不堪的队伍蹒跚着抵达玉门关。守卫最初以为是商队遇劫,直到认出领头人额上的金纹。

    "快开城门!是阿蛮学士回来了!"

    消息传到大明宫时,李承乾正在批阅刘仁轨从夷州发来的奏报。听闻使团生还,皇帝掷笔于案,亲自策马出迎。

    玉门关内,感人的一幕上演了。风尘仆仆的学者们跪地痛哭,将救回的典籍高高捧起;守关将士列队行礼,以最高军礼致敬这些文明卫士;而阿蛮颤抖着双手,献上了那卷染血的《天文学大成》。

    "臣……幸不辱命……"

    话音未落,年轻的文明使者便因力竭晕倒。李承乾亲自将他抱上御辇,转头对马周道:"传旨:建'文明英烈祠'于国子监旁,凡为护佑文明而捐躯者,皆入祠享祭。今日生还诸君,各赐'文明卫士'金印。"

    这场惊心动魄的"典籍大营救",后来被史家称为"文明长征"。三个月后,当阿蛮在太医署调养康复时,晋阳公主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被救学者们联合上书,请求建立"文明备份制度"。

    "皇兄已准了。"小公主展开一卷图纸,"你看,这是在终南山开凿的'石经洞',所有重要典籍都将镌刻在石板上,可存万年不毁。"

    阿蛮抚摸着图纸,突然想到什么:"公主,那些被救的学者……"

    "都在忙着着书立说呢!"晋阳公主眼睛发亮,"阿尔达爷爷正在编《万国星图》,说要把大唐的二十八宿、波斯的十二宫、天竺的纳akshatra全编进去!"

    初夏时节,一场特殊的"文明劫余展"在万国博览苑开幕。展出的不是奇珍异宝,而是那些历经劫难的典籍残卷——有烧焦的《医典》扉页,有浸水的《几何原本》残页,最令人动容的是一块染血的泥板,上面依稀可见楔形文字。

    "这是从撒马尔罕地窖挖出的《吉尔伽美什》残片。"阿尔达指着泥板解释,"人类最古老的史诗,讲述生死与文明的真谛。"

    展览的高潮是李承乾宣布成立"文明火种基金"。这个由皇室与民间共同出资的机构,专门资助各国学者着书、讲学、避难。首个受助者竟是康萨保——老人将全部积蓄用于营救学者,商行濒临破产。

    "朕常思,文明如薪火,需众人拾柴。"皇帝将一枚特制的"火种徽章"别在老商人胸前,"康卿之举,当为万世表率。"

    贞观三十八年的重阳节,长安城举行了史上最隆重的"文明节"。新建的"万古长明塔"前,李承乾亲手点燃了象征文明传承的圣火。这簇火种取自泰山之巅、终南山之麓、黄河之源,寓意文明根基永固。

    阿蛮站在观礼台上,望着来自五十六国的代表依次上前,用各自的方式添柴助燃——吐蕃学者献上柏枝,波斯祭司投入香料,倭国使者添上竹炭……最后,晋阳公主捧出一个水晶匣,里面竟是颜师古生前用过的毛笔。

    "先生虽逝,笔墨长存。"小公主将笔投入火中,"文明传承,永无止境。"

    火焰陡然升高,映亮了整座长安城。在这璀璨的光芒中,阿蛮仿佛看到了无数画面——逻些城里苦读的吐蕃学子,夷州岛上摹写汉字的岛民,撒马尔罕地窖中护书的学者……这些散落在天涯海角的火种,终将汇聚成照亮人类前程的明灯。

    冬至这天,李承乾在温室殿召见阿蛮。皇帝的白发又添了几许,目光却依然清澈如少年。

    "爱卿可还记得,当年你初到长安时,朕问你的第一个问题?"

    阿蛮不假思索:"陛下问臣,吐蕃孩童最需要什么。"

    "是啊,转眼十八年了。"李承乾望向窗外纷飞的雪花,"如今朕想再问你——这些年的奔波,可曾后悔?"

    年轻的文明使者沉默良久,从怀中掏出一封皱巴巴的信。那是逻些城汉蕃学院的学生联名所写,上面密密麻麻签着几百个名字,汉藏文字交错如织。

    "陛下,这是臣收到的最好的答案。"

    皇帝展开信纸,只见开头写道:"吾等虽生各异域,共沐大唐光。愿效阿蛮师,做文明使,传智慧火……"

    李承乾的眼眶湿润了。他走到墙边的《万国舆图》前,手指从长安出发,划过吐蕃、波斯、大食、拂菻,最后停在尚未标注的远方。

    "阿蛮,朕有个心愿。"皇帝的声音轻得像梦呓,"希望千百年后,世人提起贞观盛世,不记得开疆拓土之功,不记得金银堆积之富,只记得——在这个时代,人类第一次懂得,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殿外,新年的钟声悠然响起。阿蛮知道,在这钟声传不到的远方,无数文明的火种正在生根发芽。终有一天,这些星星之火,会照亮人类共同的未来。

    正如李承乾在《文明诏》中所言:"薪火相传,不知其尽;文明之光,永照乾坤。"在这光芒中,大唐盛世翻开了最深邃的一页——不是用刀剑刻下的征服史诗,而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