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 第115章 市井新声

第115章 市井新声(2/3)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赏!推广全国!"李承乾看过演示后立即下诏。他注意到角落里几个年轻匠人正在争论什么,走近才知是在研究釉色配方。

    "陛下,小人们想烧出波斯那种蓝彩..."领头匠人红着脸解释。

    "好志气!"李承乾鼓励道,"需要什么原料尽管提,朕让市舶司优先采购。"

    这番对话催生了日后的"唐青花"。而在当时,最直接的效果是各地官窑掀起了创新热潮。

    八月仲秋,长安举办首届"百工赛会"。西市广场上,织工比速度、铁匠赛精工、厨子竞刀法...围观百姓喝彩声震天。最精彩的环节是"新器评鉴"——来自民间的一百多种发明在此展示。李承乾亲临评选,将"御制金尺"授予最优者。

    获得殊荣的是个乡下木匠制作的"风谷机",利用风力扬谷去秕,效率十倍于人工。李承乾当场宣布由将作监买下制法,全国推广。其他优秀发明如"连磨水碓自转纺车"等,也都获得重赏。

    赛会影响远超预期。各地州府纷纷效仿,形成层层选拔能工巧匠的机制。太府寺趁机建立"匠籍",将天下优秀工匠登记在册,按其专长分等授衔。

    商业的繁荣也改变了城市面貌。朝廷颁布的《营造令》放宽了坊墙限制,允许临街开设店铺。漫步在新拓展的街市上,李承乾看到胡人酒肆旁开着蜀锦庄,波斯宝石店对过是吴越茶坊,一派万国荟萃的景象。

    "陛下,近日有商人联名上书,请求拓宽漕渠以利货运。"京兆尹汇报说。

    "准。"李承乾毫不犹豫,"不但要拓宽,还要在渠畔设堆垛场,建'邸店'供商旅存货歇脚。"

    这项工程催生了长安东南角的"广运潭"——一个集仓储、交易、住宿于一体的大型商业区。潭边建立的"四方馆"更是成为各国商贾汇集之所,无形中促进了大唐与域外的文化交流。

    随着交易频繁,契约纠纷也增多。李承乾命大理寺编制《市易律》,专门规范商业活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色契"制度——重要交易需立白契(草约)、红契(正本)、黄契(官验),层层把关。

    "皇兄,这契书也忒复杂了。"晋阳公主翻看着样本嘟囔道。

    "商事无小事。"李承乾耐心解释,"一纸契约可能关乎一家老小的生计,岂能不慎?"

    冬日里,西市新开了家"保肆",专为商旅提供货物保管服务。更妙的是,存单居然可以转让买卖!李承乾闻讯亲往视察,发现这竟是飞钱的自然延伸。他立即命太府寺制定《保肆条规》,将这种新兴行业纳入监管。

    年关将至,长安城张灯结彩。今年格外热闹的是各行业的"赛宝会"——布行展出最新织锦,药行陈列珍稀药材,连街头卖糖人的老翁都摆出了"糖八仙"的新花样。

    最盛大的活动在元日清晨。朱雀大街上,一百零八行各自抬着本行业的新成就游行展示。绸缎行的"七彩云纹锦"、陶瓷行的"雨过天青瓷"、铁器行的"百炼钢刀"...令人目不暇接。

    李承乾站在皇城楼上,望着这繁华景象,对身旁的马周感叹:"三年前朕初定市制时,何曾想到有今日之盛?"

    "陛下以诚信立市,以公平促商,方有这万商云集的太平景象。"马周由衷地说。

    皇帝却摇摇头:"还不够。传旨,明年开春在扬州、广州、成都三地设'市舶司分署',专司海外贸易。再命国子监开设'商科',培养精通算术、律法、番语的市官。"

    开春后,一个更宏大的计划开始实施——修筑贯通南北的"商道"。这条官道宽十丈,沿途设驿站、货栈,甚至还有太医署的分支机构。最特别的是每隔百里立一"里距碑",不仅标注距离,还刻有当地特产与物价。

    晋阳公主随驾巡视商道建设时,看到民工们正在用新式的"夯土法"加固路基。一个老工匠发明的"分层夯筑法",使道路承重力提高五成。

    "皇兄,这路修得比宫墙还结实呢!"小公主蹦跳着测试路面。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李承乾笑道,"商道者,血脉也。血脉畅通,肌体方能强健。"

    暮春时节,第一批利用商道运输的江南新茶,仅用七日便抵达长安,比往年快了近半。茶商们喜出望外,自发捐资在商道旁植树造荫。这个无意之举,后来形成了绵延千里的"官柳"奇观。

    随着商业网络完善,一个意想不到的行业兴起——"脚店"。这些分布在商道沿线的小型食宿点,最初只是为商队提供歇脚处,渐渐发展成信息交换的节点。朝廷顺势推出《脚店令》,将其纳入驿站体系统一管理。

    李承乾在批阅各地奏报时,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凡是商业发达的地区,诉讼案件反而减少。户部调查后发现,这是因为繁荣带来了更多机会,人们不必为蝇头小利争斗了。

    "仓廪实而知礼节,古人诚不我欺。"皇帝在朝会上感慨,"诸卿当记,善治国者,必先通商惠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