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 第94章 春华秋实

第94章 春华秋实(2/2)

精兵,以防不测。"

    李泰郑重接过:"弟必不负所托!"

    夏日的暴雨来得又急又猛。李承乾站在廊下,望着如注的雨帘出神。杜荷撑伞而来:"殿下,晋阳公主在太医署..."

    不待他说完,李承乾已大步走入雨中。太医署内,小公主正有模有样地帮孙思邈捣药,白嫩的小脸上沾了几道药渍。

    "兕子,怎么跑这儿来了?"李承乾蹲下身,轻轻擦去妹妹脸上的污渍。

    "孙爷爷答应教我辨识药材!"晋阳公主骄傲地举起一株草药,"这是黄芩,能治发热。"

    孙思邈捋须微笑:"公主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实乃学医的好苗子。"

    李承乾心中一动:"孙真人,若让兕子随你学医,可方便?"

    "求之不得!"老神医欣然应允,"只是..."

    "只是女子行医,恐遭非议?"李承乾轻笑,"无妨。我已命太医署招收女弟子,兕子就当第一个吧。"

    小公主欢呼雀跃,扑进兄长怀里。雨声渐歇,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在三人身上,勾勒出一幅温馨画面。

    秋收时节,司农寺传来捷报:新推广的占城稻在江南获得丰收,平均亩产比本地稻种高出两成。李承乾当即下令在各大粮仓门前立碑,刻上"民以食为天"四个大字。

    "殿下,五姓七望联名上书,反对朝廷直接收购新稻。"马周忧心忡忡地递上奏折。

    李承乾扫了一眼落款,冷笑一声:"他们把控粮食买卖多年,自然不甘心让利。"略一沉吟,"传旨:凡自愿售粮与官仓者,可优先获得来年新作物种子,并减免一成赋税。"

    这道旨意一出,各地农户争相将新稻卖给官仓。世家大族把持的米行门可罗雀,粮价应声而跌。

    重阳佳节,李世民在康复后首次临朝,听闻此事龙颜大悦:"承乾此举甚妙!既惠民,又削了世家根基。"

    "儿臣不敢居功。"李承乾恭敬道,"若非父皇开创贞观盛世,儿臣纵有千般想法也难以施展。"

    父子二人相视一笑,默契非常。退朝后,李世民将儿子召至两仪殿:"朕听闻你让兕子学医?"

    "是。兕子天赋异禀,又心怀慈悲,将来或可成为一代女医。"

    "你呀..."李世民摇头轻笑,"总是做些出人意料的事。不过..."他正色道,"朕支持你。大唐要强盛,就当不拘一格用人才。"

    冬雪初降时,李泰从西域凯旋。他不仅成功帮助卑路斯站稳脚跟,还带回了数十卷波斯典籍和几位精通天文历法的学者。

    "大哥,你看这个!"李泰兴奋地展示一个铜制仪器,"波斯人叫它'星盘',可观测星辰定位,对航海大有裨益!"

    李承乾爱不释手地把玩着这件精密仪器,忽然想到什么:"四弟,波斯学者可懂希腊语?"

    "有两位精通。"

    "太好了!"李承乾击掌,"我一直在寻找能翻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人才..."

    兄弟二人秉烛夜谈,直至东方既白。李泰详细讲述了西域见闻,特别提到大食人已推进到河中地区,对安西都护府形成威胁。

    "无妨。"李承乾胸有成竹,"我已命人在疏勒修筑新城,配备最新式的守城器械。只要拖住大食东进步伐,待我们海军成型..."

    "从海上包抄?"李泰眼睛一亮。

    "不错。"李承乾展开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据波斯商人所述,大食人虽陆战强悍,却缺乏强大海军。这正是我们的机会。"

    岁末将至,长安城张灯结彩。李承乾在视察新落成的"大唐格物院"时,发现晋阳公主正带着几个贵族小姐妹,有模有样地向工匠请教纺织机改良之法。

    "兕子,这是..."

    "大哥!"小公主飞奔过来,"我们发现如果调整梭子的角度,织布速度能快一倍!"

    李承乾惊讶地看着那几个满脸期待的贵族少女,忽然意识到:改革的种子已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除夕宫宴上,李世民当众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成立"海军都督府",由李泰兼任大都督,统辖所有海上事务。

    "儿臣必当竭尽全力!"李泰激动地叩首。

    李承乾举杯相贺,心中已勾勒出未来蓝图:一支无敌舰队将在大唐手中诞生,载着文明与友谊驶向遥远的海平线。

    当新年的钟声响彻长安时,李承乾独自登上承天门。万家灯火与满天繁星交相辉映,照亮了他坚毅的面庞。改革之路虽长,但每一步都坚实有力;盛世宏图虽大,但每一笔都清晰可见。

    在这贞观盛世的荣光中,一个更加辉煌的时代正在孕育。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