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 > 第72章 东海扬波

第72章 东海扬波(2/3)

受降仪式在登州港举行。倭国使团跪伏在地,献上降表、贡品。李世民当众宣布册封倭国王为\"日本国王\",赐金印紫绶。同时下令由太子李承乾率水师护送舒明天皇回国,以示天朝恩威。

    仪式结束后,李承乾正在检阅随行船只,忽有侍卫来报:\"殿下,舒明天皇求见。\"

    舒明天皇独自一人,神情比昨日更加谦卑:\"太子殿下,外臣有一事相求。\"

    \"但说无妨。\"

    \"外臣想带几位大唐学者回国,传授中原文化。\"舒明天皇诚恳地说,\"我国僻处东海,教化未开,若能得大唐文明滋养,实乃万民之福。\"

    李承乾心中一动。文化输出?这不正是他一直在推动的吗?

    \"天皇有此心意,孤自当成全。\"他略一思索,\"不过人数不宜过多,暂定儒生、医师、工匠各两人如何?\"

    舒明天皇大喜过望,再三拜谢而去。

    \"殿下,此人恐怕别有用心。\"刘仁轨警惕地说,\"倭国向来善于偷师,若学了我大唐的造船、冶铁之术...\"

    \"无妨。\"李承乾胸有成竹,\"孤已命人选好了随行人员——儒生教《论语》,不教兵法;医师教诊脉,不教制药;工匠教农具,不教兵器。\"

    刘仁轨恍然大悟:\"殿下高明!\"

    贞观十三年四月,一支由五十艘战船组成的庞大舰队离开登州,向东驶去。李承乾站在旗舰\"镇海\"号的甲板上,望着渐渐远去的海岸线,心潮澎湃。这是他第一次远航,也是大唐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海上远征。

    航行起初很顺利。五牙大舰在波涛中稳如泰山,让不少初次出海的中原将士松了口气。但进入深海后,风浪渐大,许多士兵开始晕船呕吐。

    \"殿下,前面就是黑水洋了。\"刘仁轨指着远处颜色明显变深的海域,\"过了这片海域,离倭国就不远了。\"

    李承乾点点头。他记得历史上称这片海域为\"黑潮\",是倭国列岛的自然屏障。正思索间,忽听了望哨高喊:\"前方发现船队!\"

    所有人为之一振。刘仁轨立即下令全军戒备,但很快发现那只是一支商船队,约有十余艘,挂着新罗旗帜。

    \"奇怪,新罗商人怎会跑到这么远的地方?\"刘仁轨狐疑道。

    李承乾也觉得蹊跷:\"派快船拦截,问个明白。\"

    拦截的结果令人震惊——这些根本不是新罗商船,而是伪装的高句丽余孽!他们在船底暗藏兵器,意图逃往倭国!

    \"渊盖苏文呢?\"李承乾厉声审问俘虏。

    \"大人...大人已经先一步到倭国了...\"一名高句丽降卒战战兢兢地回答。

    李承乾心头一震。果然如此!渊盖苏文与倭国早有勾结,这些船只是去投奔的!

    \"殿下,现在怎么办?\"刘仁轨请示道,\"继续按原计划前往倭国,还是...\"

    \"计划不变。\"李承乾目光坚定,\"正好一网打尽!\"

    三日后,倭国海岸线终于出现在视野中。这是一个多山的岛国,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按照舒明天皇的指引,舰队驶向难波港——倭国最重要的贸易港口。

    港口外,数十艘倭国小船列队相迎,船上人不断跪拜,态度极为恭顺。但李承乾注意到,远处的山脊上隐约有反光——那是兵甲的反光!

    \"传令全军戒备,做好战斗准备。\"李承乾低声吩咐,\"另外,'请'舒明天皇到甲板上来。\"

    舒明天皇依然一副谦卑模样:\"太子殿下,我国王兄已在港口设宴,恭迎天朝使者。\"

    \"是吗?\"李承乾冷笑,\"那山上的伏兵又是怎么回事?\"

    舒明天皇脸色微变:\"殿下明鉴,那只是...只是仪仗队...\"

    \"够了!\"李承乾厉声打断,\"告诉你家王兄,大唐水师不是来乞讨的。要么立刻撤去伏兵,亲自来降;要么...我让这难波港变成一片火海!\"

    舒明天皇面如死灰,只得派心腹上岸传话。一个时辰后,倭国国王终于出现在港口,身后跟着一群衣着华丽的大臣。而更令李承乾惊讶的是,渊盖苏文竟然也在其中,只是被五花大绑,由武士押解!

    \"外臣参见太子殿下!\"倭国国王跪地高呼,\"逆贼渊盖苏文蛊惑外臣对抗天朝,今已擒获,请殿下发落!\"

    李承乾与刘仁轨对视一眼,都看出对方眼中的怀疑。这出苦肉计演得也太假了!

    \"既如此,将渊盖苏文押上船来。\"李承乾不动声色,\"另外,请国王陛下也上船一叙。\"

    倭国国王明显犹豫了,但在大唐水师的威慑下,最终还是登上了\"镇海\"号。

    \"殿下...\"渊盖苏文被押上甲板,突然挣扎着喊道,\"倭国人背信弃义,殿下千万小...\"

    话音未落,一名倭国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