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众生芸:王者浴血 > 第37章 笠翁游世篇(叁)

第37章 笠翁游世篇(叁)(2/2)

寻袁枚讨茶喝去了。李渔望着这画技通神却视金钱如粪土、视功名如浮云的奇人背影,一时怔忡,心中五味杂陈。

    石涛的幽冥山水衬景一立,《奈何天》甫一上演,便引得满堂惊叹与战栗。那阴森诡谲的氛围,因这活生生的“地狱图”而倍添真实与压迫感。台上伶人演至忘川河畔生离死别,台下竟有无数女眷以帕掩面,低泣出声。

    戏正酣处,李渔在后台调度帷幄,忽见角落最暗的阴影里,蹲着一个年轻人,身形单薄如纸,抱膝缩成一团,正是班子里新来的杂役曹沾,字雪芹。

    曹沾直勾勾盯着戏台上演那“离魂”、“化星”的凄美一幕,脸色苍白得吓人,嘴唇微微翕动,似在无声念叨什么,整个人沉浸在一种恍惚的状态中。

    李渔认得此人,性情孤僻,常独自发呆,刚雇来不久,只做些搬运道具、抄写曲词的粗活,字迹倒是极好。

    “雪芹?不去前头帮手,蹲在这里作甚?”李渔走上前去,温言问道。

    曹雪芹如梦初醒,浑身剧烈一颤,慌忙低下头,手却下意识地紧紧攥住胸前衣襟,仿佛护着什么稀世珍宝。李渔眼尖,瞥见他指缝间透出一抹刺目的、不似凡物的殷红。

    李渔蹲下身,声音放得更缓:“手里藏的什么?可是身子不适?脸色如此难看。”

    曹雪芹犹豫片刻,身体微微发抖,终于缓缓摊开手掌。掌心赫然是一枚鸡蛋大小、赤红如凝固鲜血般的奇石!

    石质温润细腻,血色纹路在后台昏暗摇曳的烛光下,仿佛在缓缓流动,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妖异邪魅与深入骨髓的悲凉。那红色,竟与石涛画中彼岸花的血砂之色,隐隐呼应。

    “这……这石头……好像……要说话……”曹雪芹声音发颤,带着梦呓般的空洞迷茫。

    “班主……我……我夜夜都梦见它……梦见一座好大好大的红玉楼阁,雕梁画栋,琉璃溢彩,里面住着许多仙女似的姑娘……还有一个衔着玉出生的公子……”曹雪芹的呼吸突然急促起来,眼神飘向戏台方向,仿佛那里正上演着他的梦境。

    顿了片刻,曹雪芹继续说:“那公子与楼中女子的情缘纠葛,春日里葬花落泪的妹妹,扑蝶的姐姐,共读《西厢》的悸动…”

    “最心爱的那位妹妹……身子弱得像柳絮,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寒夜……咳尽了血……就……就没了……”曹雪芹的声音哽咽,眼中泪水无声滚落,“后来……家道败了,像戏里的大厦倾颓……抄家的官兵如狼似虎……那公子……他……他离开那红玉楼时……”

    曹雪芹猛地抬起头,布满血丝的双眼死死盯着李渔,仿佛要将他看穿,“怀里紧紧抱着的……不是金银财宝……不是诗书字画……而是……”他用力将血玉按在胸口,声音凄厉如啼血杜鹃,“而是这块石头!梦里那公子……他抱着这块石头!就像抱着……抱着他死去的魂儿!抱着他再也回不去的……大观园!”说到最后,曹雪芹泣不成声,瘦削的肩膀剧烈耸动。

    后台喧嚣的锣鼓点、伶人投入的唱念声仿佛瞬间远去。李渔看着曹雪芹手中那块血光流转、仿佛有生命搏动般的石头,听着那荒诞离奇却又浸透骨髓悲凉的梦境,一股寒气从脚底直窜天灵盖,浑身汗毛倒竖。

    这石头,这梦,这年轻人眼中深不见底的哀伤与执念,竟比他笔下任何传奇话本,都更显诡谲莫测,也更直指人心深处那点难以言说的苍凉、幻灭与不灭的情痴。

    他想起昨夜灯下重读《牡丹亭》,汤显祖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如惊雷般在脑海炸响。

    眼前这曹雪芹,他的“情”与“梦”,又是何等惊心动魄?

    李渔沉默良久,千言万语堵在喉头,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他伸出手,轻轻拍了拍曹雪芹瘦削而颤抖的肩头,低声道:“痴儿……也是个情根深种的痴儿啊……”

    那枚血石在昏暗的光线下,仿佛无声地搏动着,将后台的阴影都染上了一层不祥的赤色。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