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魏第一武卒 > 第98章 各方

第98章 各方(1/3)

    即便是头脑相对简单的徐虎都能明显感受到薛云话里的冷酷。

    所幸薛云并没有继续提及这个话题,反而是重新说起了刺客。

    “你们在审问刺客的时候,有问过对方东海城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吗?”

    薛云曾经从周拔口中大致了解过一些东海城的情况。

    比如东海城盗匪横行,又有宗派以武犯禁对抗朝廷。

    甚至朝廷接连三次派出大军前去镇压都以失败而告终。

    所以他对东海城多多少少都会感到好奇。

    恰好刺客便来自东海城,从他口中肯定能得到更多关于东海城的真实情况。

    毕竟周拔是官兵出身,对于胆敢反抗朝廷的东海城肯定没什么好话。

    “回禀都尉,这些我们都问过了,属下这便一一道来……”

    徐虎他们怎么可能没有问。

    不客气的说。

    对于胆敢刺杀薛云的周骁,哪怕对方非常配合审问也只是减少了皮肉之苦。

    至于其他方面,他们是恨不得把对方祖宗十八代都问个遍。

    在徐虎朴实无华的讲述下,薛云也慢慢了解了东海城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东海城,顾名思义,这是一座临近东边大海的城市,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时光流转,沧海桑田。

    上千年过去,随着东海城周边一条条河流带着大量泥沙沉积以及海水的退去。

    结果导致东海城以东形成了广袤肥沃的土地平原,从此也不再临近大海。

    依靠多出来的肥沃土地,曾经贫瘠的东海城都一下子富裕了起来。

    尤其是人口方面都从几千人暴涨到如今的上百万。

    可谓是大魏最繁华富饶的城市之一。

    东海城虽然名义上是城,可却负责管辖着东面土地上的所有城镇村落,实际上说是一个郡都不为过。

    可惜。

    东海城看似富裕,可生活在东海城的百姓们受到朝廷的盘剥比其他地方都要深重。

    比如北境百姓的田租税率是三十税一。

    而东海城的百姓需要承担的田租税率却高达了三分之二。

    无非北境是苦寒之地,常年又受到戎人的侵扰,土地上一年到头的收成也没多少。

    为了避免百姓们逃离北境,故而田租税率才会这么低。

    但东海城不同,尤其是东面广袤肥沃的土地。

    同样一亩田,北境的土地只能收获一两百斤,但东海城的土地却能收获七八百斤。

    两者的产量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这也无怪乎朝廷会对东海城百姓施以重税。

    不止是大魏,历朝历代对东海城都是这么干的。

    问题是时间久了,东海城的百姓们肯定不干了。

    所以东海城往往都有让重税逼得活不下的百姓直接落草为寇,甚者干脆扯旗造反。

    也就是说。

    东海城的富裕是出了名的,但当地民风彪悍造反不断也是出了名的。

    正因如此,东海城才会孕育出了大量宗派,主打一个和朝廷不对付。

    难怪周拔当初会说魏帝肯定不会去东海城。

    就东海城这个情况,魏帝去了简直是茅坑里点灯,找死!

    朝廷不是没想过好好整治东海城。

    然而重税不取消,这个问题根本是无解的。

    偏偏朝廷又不可能放弃东海城海量的赋税收入。

    刺客周骁的父母便是让重税逼迫得自杀才沦为了孤儿,而与他有相似经历的人在东海城这片土地可谓是一抓一大把。

    要知道为了活下来人什么事情都做得出啦,杀人抢劫都算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当初周骁加入暗影门,仅仅只是暗影门能让他吃上一口饭。

    这些年下来。

    他执行过不少任务,也杀过不少人。

    但内心总有个声音却在告诉他。

    这个世道不该是这样的,做人也不该是这样的。

    最让人无力的是他什么都改变不了。

    无论是这个世道,还是活在这个世道下的人们。

    从徐虎口中了解完东海城具体的情况后,薛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

    原来大魏内部早已千疮百孔摇摇欲坠,北伐大军惨遭戎人覆没更像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只是这些暂时都与他没有关系,眼下他的心思都放在了如何抵抗即将到来的戎人身上。

    “大人,郡丞大人想要见您一面。”

    这时候,门外传来了守卫的声音。

    “我知道了,稍后我便过去一趟。”

    薛云有些意外,这还是郭守孝第一次主动想要见自己。

    无需多想都知道肯定与刺杀的事情有关。

    夜里刺杀闹出的动静不小,同样居住府上的郭守孝不可能没有觉察。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