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 第202章 我国封建社会~南北朝时期16

第202章 我国封建社会~南北朝时期16(1/2)

    南北朝时期的作家及其作品

    谢 朓

    小传: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南朝齐代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他和谢灵运是同族,所以有小谢之称。

    曾任宣城太守等职,因而又称“谢宣城”。谢朓生活在黑暗的现实环境中,尽管他想明哲保身,最后仍不免被害。

    死时年仅36岁。谢朓是齐代的优秀诗人,他和沈约等人共同开创了“永明体”。他的诗对于黑暗现实和仕途流露了畏惧和不满的情绪,

    他的山水诗成就很高,不但彻底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而且更为清俊秀丽。但是诗总的说来,表现的生活面毕竟窄了一些。有《谢宣城集》五卷。

    谢朓的主要着作

    1、《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原诗: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释义:

    这首诗是作者从南京出任宣城太守时,途中所作。先写江行所见景色,后写出仕外郡也未始不可喜。诗中表露了远离京城,可以远害全身的思想,则是消极的。

    其中“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一联,意境新颖,刻划传神,揭示了自然界所蕴含的美,使人叹赏。

    译诗(参考):

    逆水行舟向西南,

    大江奔流向东北,远走西南舟行逆。

    天际隐见船归京,苍烟岸树辨依稀。

    旅途疲倦思恍惚,孤游经历已多次。

    今到宣城遂官意,符合幽隐之情趣。

    从此离开污环境,新爱生活将开始。

    己虽无美德高行,如玄豹远害幽栖。

    注释:

    1、宣城:今安徽宣城县。新林浦: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 板桥:在南京市西南方,新林浦南。

    2、永:长。 归流:指长江。江水向东流入海,所以称归流。 骛(wu务音):奔驰。

    3、归舟:归向京城(指齐的京城,今南京市)的船。

    4、遥遥:心情恍惚的样子。 屡:频繁。

    5、怀禄:怀恋禄位。 协:适合。 沧洲:是沧江幽僻之地,隐者喜居。

    6、嚣尘:嘈杂的尘世。 赏心:指自己心里喜悦的事情。

    7、玄豹姿:玄豹的姿质,……藏而远害。

    谢朓的主要着作

    2、《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原诗: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释义:

    这首诗写登三山所见美景,和遥望京邑所引起的思乡之情。全诗景物描写生动,其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一联尤为出色,是历来传颂的名句,

    曾为李白所称道:“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译诗(参考):

    王粲思乡望长安,潘岳思乡望洛阳。

    今我思乡望京邑,日照飞脊高低亮。

    余霞铺展象锦缎,江水清澄似霓裳。

    百鸟鸣翔春洲上,百花齐放郊野芳。

    离开京邑久留外,日夜想念游故乡。

    何时归乡邈无期,泪流雪珠好惆怅。

    日久鬓发渐变白,奈何远将故乡望。

    注释:

    1、三山: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南岸,上有三峰,南北相接。 还望:回头眺望。 京邑:指建业,今南京市。

    2、灞(ba坝音):灞水,源出陕西蓝田县,流经长安城东。 涘(si四音):河岸。 汉末王粲因避乱离开长安时曾有“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的诗句。河阳:县名,故址在今河南孟县西。 京县:指洛阳。晋朝潘岳在河阳做官时曾有“引领望京室”的诗句。

    3、丽:作动词用。白日丽:指日光照耀得京都建筑色彩炫丽。 甍(meng萌音):屋脊。 飞甍:高耸如飞的屋脊。 参差:上下、高低不齐的样子。

    4、绮:彩色的绸缎。 澄江:清澈的江水。 练:白色的绸。

    5、覆:覆盖。 覆春洲:形容喧鸟极多。 英:花。 杂英:各色的花。 甸:郊野。 芳甸:芬芳的郊野。

    6、方:将。 滞淫:淹留,久?留。怀哉:想念啊。 罢:停止。 欢宴:指故乡的宴游。

    7、佳期:指还乡之期。 怅:惆怅。 何许: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