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历史,从远古到现代 > 第158章 我国封建社会~魏晋南北朝时期12

第158章 我国封建社会~魏晋南北朝时期12(1/1)

    曹魏王朝在农民起义风暴过去之后,大贵族官僚地主的元气逐步恢复,代表他们利益的司马懿父子正是适应这个趋势,窃取了魏国的军政大权,用血腥的屠杀排除异己。

    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终于代魏自立,暂时统一了中国,史称西晋王朝。西晋统一之初,暂时呈现过一些安定的现象,却酝酿着更大的动乱。

    司马炎集团都是一些腐败透顶的人,他们阴险毒辣,极端荒淫无耻、奢侈腐败。大贵族官僚的特权无限扩张,对人民的压榨急剧加深,田赋加重了一倍,户调也加重了一半。

    他们实行的门阀制度和分封制度,使他们世代把持朝政,享受各种特权,豁免租税,兼并土地,掌握兵权。而贫寒出身的人,根本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最终导致争权互攻,引起外族入侵,造成历史上空前的民族灾难。

    西晋王朝覆灭后,一些大贵族官僚逃亡到江南,和南方的豪绅贵族一起,推司马睿为皇帝,建立起偏安南方的东晋王朝。

    东晋王朝的阶级本质和西晋没有区别,对人民的剥削更变本加厉。大贵族官僚们的生活更奢侈腐化,政治上的特权更加膨胀。

    他们不但拼命压榨人民来满足自己的贪欲,而且经常火拼,不断爆发内战,使人民遭受更多浩劫。最后军人出身的刘裕掌握了大权,结束了东晋王朝的统治。

    从西晋建立到东晋灭亡的一百多年间,虽然产生了左思、刘琨、郭璞、陶渊明等杰出和优秀的诗人,但形式主义和玄言诗的逆流却长期炽盛。当创作方面处于形式主义逆流统治的时代,文学批评的发展也自然会受到影响。

    魏晋民谣

    1)《吴孙皓初童谣》

    原文: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

    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

    释义:

    童谣通过反对孙皓迁都一事,表现了人民对封建暴君的愤怒和反抗。

    注释:

    1、吴:指三国时孙吴。这首童谣见《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孙皓(hao浩音):是孙权的孙子,淫乱暴虐,最后投降晋,是东吴末代国君。

    孙皓即位第二年由建业迁都武昌,横征暴敛,要下江人民沿长江逆流而上,运输物资,供他挥霍,人民不胜其苦,怨声载道。这首童谣就是人民对迁都的怨怒之声。

    2、建业:今江苏南京市,是孙皓迁都前的旧都。

    3、武昌:今湖北鄂城县,孙皓于265年迁都于此,次年又迁还建业。

    4、止:停留的意思。

    2)《陇上歌》

    原文:

    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

    ?聪父马铁锻鞍,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十烫十决无当前。

    战始三交失蛇矛,弃我?聪窜岩幽,为我外援而悬头。

    西流之水东流河,一去不还奈子何!

    释义:

    这是一首陇上人民,对抗敌英雄陈安壮烈牺牲事迹的歌颂,与悼念的哀歌。歌词简练而生动。

    译文(参考):

    陇上将军强陈安,身躯虽小胸怀宽,爱护将士如心肝。

    骑青白雄马配铁鞍,挥舞大刀如急流般,武艺高强蛇矛盘,百战百胜谁阻拦。

    与敌交锋失蛇矛,丢失战马走深山,为求援军被头悬。

    西流陇水不回返,壮士一去不复还。

    注释:

    1、陇上:指晋秦州陇西(今甘肃陇西县)。

    2、陈安:是晋王司马保的故将,和匈奴族刘曜作战多次,318年兵败,被俘遇害。死后陇上民间作此歌歌唱他的英雄事迹。

    3、腹中宽:胸怀宽宏。

    4、?(nie聂音):马奔驰。 骢(g聪音):青白相间的杂色马。 父马:雄马。

    5、湍(tuan团阴平音):急流。

    6、蛇矛:兵器名,形状象长枪。

    7、烫:冲击。 决:溃散。 “十烫十决”是说,冲击到哪里,哪里就溃散,含有百战百胜之意。 当:抵挡。 无当前:没有人能挡住他前进。

    8、三交:三次交锋,指与平先作战。

    9、窜:逃走。 岩幽:深山。

    10、悬头:指被斩后悬头示众。

    11、西流之水:指陇水。这两句用流水一去不还,来比喻陈安长逝。表示痛惜和哀悼。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