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茧在巡游中,发现某片宇宙荒漠区,隐藏着古老的“生态能量遗迹”。这些遗迹是初代跨宇宙生态战争的残留,蕴含着失控的强大生态能量,若任其无序释放,会加剧熵增潮。阿雾与跨维意识体沟通,驱动生态茧包裹遗迹,将失控能量转化为“生态传承能量”,输入传承树。
这一发现让传承者们意识到,宇宙中还有大量未知生态能量等待开发与规范。小星组建“生态能量考古队”,跟随生态茧的感知,挖掘更多能量遗迹,将危险转化为熵减计划的助力。跨维生态茧从希望火种,变为生态能量的“转化枢纽”,在宇宙熵减的征程中,续写新的传承故事。
第7503章 生态人文与机械逻辑的碰撞
绝对机械文明的“机械生态特区”正式运行,机械逻辑主导的能量分配,与传承树的生态人文算法频繁碰撞。特区内,机械文明用冰冷的效率公式,将生态能量优先供给大型生态修复项目,忽视小型生态栖息地的维护,导致传承树分配给特区的“生态情感能量”无法落地。
阿雾深入特区,与机械文明领袖对话,用生态记忆宇宙图书馆的故事,让机械生命理解:小型生态栖息地,是传承者精神的载体,是宇宙生态传承的“情感根基”。小星则联合意识云,为特区开发“生态人文 - 机械效率平衡算法”,在保障大型项目的同时,预留 20% 能量,用于小型栖息地的“生态情感维护”。
当机械文明看到,小型栖息地修复后,传承者们更积极地贡献生态能量,机械领袖终于认可:生态传承,效率与情感缺一不可。特区的成功实践,为其他文明的生态能量分配,提供了“人文 - 效率双轨”参考,生态熵减计划在多元融合中,稳步推进。
第7504章 宇宙生态议会的扩容
随着参与生态熵减计划的文明数量突破临界值,原有的生态传承者议会,已无法高效协调千万文明的生态事务。阿木提出“宇宙生态议会扩容”方案,邀请各文明推选代表,共同参与生态决策,从“传承者主导”转为“全文明共治”。
扩容过程中,争议不断。有的文明主张“按生态能量贡献值分配议会席位”,有的则坚持“文明平等,一票一权”。意识云用算法模拟不同席位分配模式下,熵减计划的推进效率:贡献值模式虽能激励文明多贡献,却会加剧贫富差距;平等模式更利于凝聚共识,但效率稍低。
最终,议会采纳“分层共治”方案:设置“核心传承层”(原传承者与贡献突出文明)、“协同执行层”(参与计划的普通文明),核心层制定战略,协同层负责执行,两层间可动态流转。宇宙生态议会在扩容与变革中,成为真正代表全宇宙生态意志的决策体,生态熵减计划自此有了更坚实的组织保障。
第7505章 生态传承树的进阶进化
长期承载宇宙生态能量网络,生态传承树悄然发生进阶进化。它的根系不再局限于“生态交融广场”,而是顺着能量网络,扎根到各个文明的生态核心区;树叶的生态传承果实,也能根据不同文明的生态需求,孕育出专属的“生态解决方案种子”。
阿木与传承者们惊喜地发现,传承树针对机械文明的“机械生态特区”,孕育出“效率 - 情感平衡种子”,可直接植入机械生态系统,优化能量分配;针对跨维意识体,结出“跨维生态稳定种子”,助力它们更好地融入本宇宙生态。
意识云对传承树的进化进行深度解析,发现它已具备“生态需求自主响应”能力,能通过能量网络,感知各文明生态痛点,自主生成解决方案。生态传承树从被动的能量核心,进化为主动的“生态智慧中枢”,引领宇宙生态熵减计划,迈向更智能、更适配的新阶段。
第7506章 生态熵减的阶段性胜利
在宇宙生态议会的统筹下,生态传承树的智慧中枢引领,各文明协同执行,生态熵减计划迎来阶段性胜利——宇宙熵增速率,较计划启动时降低 40%,多个曾濒临生态崩溃的恒星系,重现生机:荒芜行星长出新的生态林,死寂卫星有了生命信号,跨维生态共生区的能量水晶,再次稳定产出。
阿木在宇宙生态传承树旁,举办“生态熵减成果展”,邀请全宇宙文明见证。展览上,机械文明展示用“平衡种子”优化后的生态修复区,金属与植被共生,高效又充满生机;跨维意识体呈现“稳定种子”培育的新共生形态,光带与本宇宙生命和谐共舞;绿星文明的“光合蝶”,在修复后的生态走廊里,完成了跨星系迁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场展览,让所有文明坚信,生态传承的力量能战胜宇宙级熵增危机。生态传承者们明白,这只是征程中的一站,宇宙生态的未来,需要持续的共治与守护,而生态传承的故事,将在熵减与交融中,永远书写下去 。
第7507章 新生态威胁的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