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开局被闯贼俘虏,我朱慈烺不服! > 第226章 军制改革

第226章 军制改革(1/2)

    经过两天的筹备,六十七师在登莱水师的协助下,从文登县登陆,迅速向登州内部推进,展开剿匪行动。

    与此同时,吴三桂也从莱州出发,径直前往招远和栖霞,在不到七天的短时间内,在两路明军前后夹击下。

    将盘踞在登州县城的大大小小义军势力悉数收编或歼灭,只剩下少数不愿屈服的顽固分子逃入山林。

    自此,明军成功掌控登莱两府,彻底平定了山东,捷报传到济宁后,众官员都表现的习以为常,要是连山东都未能平定,又怎能征战天下?

    于是,命令吴三桂和六十七师撤军,直接赶往济宁,由于登莱两州地广人稀,朱慈烺决定将北直隶等地接收的难民都安置在这两州落户。

    在这个时代,尽管无人愿意迁往海边,但朱慈烺深谙未来一旦开放海贸,沿海地区将迅速崛起,胶州以东便是未来的青岛。

    在这样的形势下,必须保留登莱巡抚一职,且须由能臣干吏担任,经深思熟虑,决定派遣原天津巡抚冯元飓担任新的登莱巡抚。

    原巡抚曾化龙则调任登州知府,莱州知府一职由大顺降官杨玉休担任,原青州守备将军李士元因剿匪有功,被吴三桂纳入京营。

    顾麻子正式升任登莱水师提督,率领三百艘战船和两万名士兵,驻扎在威海卫,成为朱慈烺目前唯一的海上力量。

    如今,朱慈烺已着手准备军改事宜,往昔明军的编制过于臃肿,权力重叠,各部之间时常各自为政,协同能力很低。

    而六十七师在登州展现出的强大战斗力,充分证明了其编制在当下时代的适用,所以坚定了朱慈烺全面军改的决心。

    此外,他还计划成立专门处理军务的军机处,让内阁主要负责各地政务,而军机处则专注于军事战略的最高决策。

    未来的军事战略行动将全部由军机处内部讨论决定,不再公开议论。军机大臣可以是内阁成员,也可以不。

    初步拟定的人员包括李岩、堵胤锡和方岳贡三,。朱慈烺原本打算让吴三桂加入军机处,但后来又否决了这一想法。

    吴三桂可以带兵出征,可以授予高位,但绝不能进入最高决策层,也不能给予其割据一方的机会。

    根据历史上的表现,他是一个极度利己主义者和机会主义者,只要条件允许,他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必须防范于未然。

    与此同时,朱慈烺扩大了招兵计划,命令各州府张贴公告,宣布参军的优待条件,家属亦可获得相应待遇。

    并指陈名夏示大明月刊撰写文章赞扬军队,提升军人的社会地,这些举措无疑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军,为平定天下做好准备。

    在内政方面,朱慈烺除了免除赋税外,并未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因为这时的基础尚不稳固,时机也未成熟。如果贸然推行摊丁入亩和一体纳粮,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在不算水师和地方守军的情况下,朱慈烺京营的可战之兵大约有七万人,他计划按照未来军制的“三三制”进行整编。

    将三大营混编成两个军团和七个野战师,每师一万人,分为步兵团、骑兵团和炮兵团,每团三千人,师部一千人。

    新编制为:大明中央第一军团,由吴三桂担任军团长,下设有第一、第三和第五野战师,而中央第二军团则由高第担任军团长,下辖第二、第四和第六野战师。

    原本的六十七师由大元帅府直管,另外又将原本民夫组成辅兵营进行简单的军事训练,每个师又分了三千辅兵,用于搬运物资和后勤保障。

    一师长为原禁军指挥使曹友义,他有统兵之能,当保镖太可惜了,三师长为杨坤,原本关宁军的副将,五师长为原神机营主将李顺。

    第二军团这边,二师长是原三千营主将郭云龙,四师长是原奔雷营主将郑泰,六师长为原三千营副将李牟,六十七师长依旧是刘肇基。

    朱慈烺打算未来组建三个军团十万人,为中央军团,替代曾经的京营,为大明军队的战略机动军团,精锐中的精锐。

    为纪念历史上威名赫赫京师三大营,第一军团号“神机”,第二军团号“三千”,第三军团号“五军”,以增加将士们的荣誉感。

    同时为加强军队的指挥、管理、保障和协同和激励荣誉感,开始设定军衔制度,军官分为三等十一阶。

    分别是:“元帅、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其中元帅为荣誉衔和临时衔。

    士兵军衔则是分为:“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和军士长六个等级,按照入伍时间来计算军衔。

    吴三桂和高第两个军团长分别被授予中将军衔,其余的师长根据从军的年限和功绩,被授予大校和少将军衔不等。

    唯一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是吴三桂他爹吴襄,因为从军时间最久,现任讲武堂荣誉校长,并没有实权。

    阎应元和张名振在军中威望还不够,现在都在六十七师中担任团长,郑森和张煌言则是讲武堂学员,还未毕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