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开局被闯贼俘虏,我朱慈烺不服! > 第212章 卫生学堂

第212章 卫生学堂(1/2)

    八月初一,济宁城一处大宅之外,朱慈烺带着朱媺娖和陈若瑶出席了京营卫生学堂的开幕仪式,这是一家培养现代医学的试点。

    上月初,朱慈烺察觉到军队各营虽设有医官,但人数甚微,无论在疾病预防还是战地救护方面,均难以发挥显着作用。

    为此,他决意运用手集中的前沿医学知识,特别是外科领域的技术,来改善当前的医疗状况,并计划建立一所卫生学堂,以奠定基础。

    随后以大元帅府的名义,大量招募民间郎中,并开出了不亚于太医的薪酬,表现好者还可进入太医院,拥有品级。

    随着在报纸上的传播,山东各地,甚至南地的许多郎中大夫都纷纷赶来报名,毕竟进入太医院是这个时代每个医者的梦想。

    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入职的,朱慈烺结合当前的问题,出了考核的题目,就是对瘟疫的了解和防治,以及外伤的救护知识。

    半个月后,负责此事的官员向朱慈烺汇报,有个郎中,在对瘟疫的防治上脱颖而出,讲的头头是道,且还有功名。

    朱慈烺知道此人叫吴有性之后,只觉得耳熟,将人屏退之后,拿出手机一搜,不得了,招了一个医界大能,立即派人召见。

    吴有性,字又可,江苏吴县人,是“温疫学派”的创始人,着有《温疫论》,是明代真正意义上的传染病学家。

    崇祯十五年到十六年,全国多地瘟疫爆发,而这时郎中医师,普遍都以伤寒定性瘟疫,并采用伤寒之法治疗。

    结果毫无作用,反而促使病情更加恶化,许多人因此死亡,唯有吴有性提出了新的概念,强调这种病属温疫。

    非风非寒,非暑非湿,非六淫之邪外侵,而是由于天地间存在有一种异气感人而至,与伤寒病绝然不同。

    用现代医学来说,就是病毒的概念,被他称为“疠气”,并认为首先肯定它是一种物质,“物者气之化也,气者物之变也”。

    朱慈烺将吴有性召到太白楼,详谈之后,发现他不论是从预防,治理等方面,都有诸多经验,很多想法也非常超前,有些概念已经很接近现代医学了。

    于是立即封其为“院使”,正五品,享受太医院令的待遇,吴有性对朱慈烺提出的一些概念,也非常认同,惊叹不已。

    其实朱慈烺就聊了一些现代的卫生知识,但在知识被禁锢的明代,被吴有性这种专业人士听到,就听出了门道。

    招募了一百五十人之后,朱慈烺同吴有性商议,准备以京营的名义,成立卫生学堂,先对有经验的郎中进行系统化的教学。

    在招募鼓励年轻学子从医,从而加强军队的医疗建设,也能造福百姓,为百姓治病,其实明代对医疗也挺重视。

    早在洪武三年,便在各地设立惠民药局,官府出钱,收购药材,救济没钱治病的百姓,也算是官办的医疗机构。

    在大明月刊的号召下,朱慈烺又亲自站台,并称结业后,立即成为医士,正八品,前往军中任职,引来不少仕途无望的学子加入,招收了学员三百人。

    完成对医师学院的部署之后,朱慈烺想到战时外科救护的缺失,于是便想在卫生学堂开办护士专业,鼓励女性入职学习。

    但因为社会的保守氛围,报名者寥寥无几,朱慈烺便想到了朱媺娖,说通懿安皇后张嫣之后,大明坤兴公主便入学堂。

    在大明长公主的带动下,不少士绅也将家中的女子送入卫生学堂,其实就是为了和长公主拉近关系,但总比没强。

    在这等风气下,听闻管吃管住,且有津贴补助,不少民女也纷纷加入,其实就是为了谋取一个生路,护士学院,共招了学员一百二十人。

    护士学院由朱媺娖负责,陈若瑶协助,朱慈烺又找了二十名机灵识字的宫女,一同对其恶补现代卫生知识。

    但朱慈烺精力有限,便将一些现代卫生知识整理成册,陈若瑶和朱媺娖倒是不负众望,很快就带着几个宫女学的有模有样,这些人将是学院的第一批教师。

    医师学院这边,由吴有性亲自对这些郎中大夫进行教学,朱慈烺将整理过的《赤脚医生手册》的一些常见内容交给了吴有性。

    称是从一个奇人处所得,让吴有性好好将其传授下去,吴有性阅读之后,大为震惊,这简直是一本旷世奇作。

    不仅有各种病症的描述和治疗方法,还有针灸穴道,如何包扎缝合伤口一应俱全,且都是白话文所写,一目了然

    非得追问这本书是何人所着,好将其尊为祖师供奉,《赤脚医生手册》,实际是后世建国后的艰难时期,结合现代医学和中医形成的总结。

    要真论起来,吴有性本人对《赤脚医生手册》也有极大的贡献,朱慈烺道奇人并未留下姓名,只望将其中的内容传授世人。

    就这样,神州大地上第一所医学院,在朱慈烺的干预下就诞生了,它将以星火燎原般改变整个大明的医疗体系,造福后世,乃至影响整个世界。

    朱慈烺打算卫生学堂人员培训差不多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