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开局被闯贼俘虏,我朱慈烺不服! > 第215章 夔门保卫战(三)

第215章 夔门保卫战(三)(1/2)

    次日的拂晓,东方的天际刚刚泛起鱼肚白,献营的船队便兵分两路,展开行动。

    其中一路沿长江主航道全速前进,目标直指白帝城,意图开辟出前进的通路,另一路则气势汹汹地朝着盛家山脚下进发。

    企图突破明军在那里的防线,将兵力运送上岸,进而占领盛家山顶,从制高点攻击明军,掩护长江之上的船队。

    九道拐前的江面十分宽广,献营的几艘大型福船横亘其上,十门红夷大炮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岸上的明军阵地。

    岸上地形多为山地,明军无法在岸边挖掘壕沟进行防守,只能因地制宜,利用地形和沙袋设置防御阵地,在岸边布置了尖桩刺、陷马坑等防御设施。

    同时,在山脚下设置了八座炮台和铳堡垒,白杆兵以及其他明军士兵则隐蔽在一线,利用沙袋和岩壁组成三道线严阵以待。

    江上指挥的李定国一声令下,十门大炮同时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十几斤重的弹丸如流星般对着岸上的明军呼啸而出,重重地砸向明军阵地。

    弹丸从驻守的明军头顶掠过,有的直接命中明军炮台,其中一座炮台被砸出一个巨大的窟窿,碎石四处飞溅。

    炮台之上的明军被飞溅的碎石击中,鲜血飞洒,架设在其上的佛郎机炮也被震飞,这座炮台瞬间失去战斗力。

    由于明军没有红夷大炮这种重型武器,只能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献营的炮兵不断调整炮击角度,又一轮火炮齐射,明军的防御工事被摧毁不少。

    督战的秦翼明见状,立即下令道:“派人去抢修工事,不要开炮!等待贼兵靠近!”

    这时,献营大船后方出现了多艘小船,每艘船上坐着二十人,他们手持盾牌长矛,舢板用木板遮挡,上面覆盖着牛皮等防护物。

    不下百艘的小船如同离弦之箭,朝着明军阵地飞速划来,秦翼明看准时机,即刻下令道:“开炮!”

    明军的炮台终于开始了反击,佛朗机炮这一次装填的是专门用于攻击船只的链弹。

    这种特殊的弹药由两个不大的铁球组成,中间以坚固的铁链相连,尽管射程有限,但在打击船只时却展现出极佳的效果。

    链弹在空中高速旋转,携带着巨大的力量狠狠砸向献营的登陆船,被击中的船只瞬间断裂为两半。

    幸存下来的士兵若未当场毙命,便在江中拼命挣扎求生,其中一些会游水的士兵则不顾一切地继续朝着明军阵地游去。

    此时,明军的弓箭手也发挥出了作用,他们在掩体的掩护下露出头来,瞄准水中的敌人便是一阵齐射。

    被射中的士兵发出凄厉的惨叫,随即便失去了生机,漂浮在江面之上,仅仅几刻钟的功夫,江面上便漂浮着不少献营士兵的尸体,鲜血将附近的江面染得一片通红。

    后方的献营部队似乎并未被这惨烈的景象所震慑,更多的登陆船密密麻麻地朝着明军阵地快速开来。

    在长江的主江道上,献营的火船也如同离弦之箭般冲向拦江铁索,试图将其烧断,为进攻白帝城开辟出一条通道。

    盛家山阵地上的明军不仅要全力抵挡登陆的献军,还需兼顾江面的防御,江边的炮台纷纷调转炮口,朝着江面猛烈开火。

    与此同时,北岸的明军也加入到战斗中,对献军火船发起攻击,在两方的夹击下,不少火船被击沉于江中。

    然而,献营的攻势依旧猛烈,更多的火船从东面蜂拥而至,半个时辰后,江水已被鲜血染红,江面上漂浮着无数的残船和献军尸体。

    但献军的进攻势头仍未减弱,明军却彰显出了疲态,终于有一些船只冒着箭矢和弹丸,冲到了岸边。

    上岸的献军士兵立即举起盾牌防御,为后面的船只掩护,在这种作用之下,越来越多的献军士兵冲上了岸。

    突然,一些登陆的献兵发出了惨叫声,原来,明军在江边的淤泥之中,放置了许多铁蒺藜,不幸踩到的士兵,脚掌瞬间被刺穿。

    已经平安上岸的献兵,也被明军利用地形优势给消灭掉,眼看好不容易争来的战线,就要被推回江中。

    远处指挥的李定国见状,开始下令红夷炮继续射击,支援登陆的献军士兵,这一次入川,李定国将沿途各城池所有的火药和弹丸都带来了。

    但依旧舍不得放开使用,夔门只是第一站,沿途还有不少城池,还有重庆重镇,献军没有生产力,所以能省则省。

    很快,在炮火的压制之下,献兵终于在岸上稳住了阵脚,开始破坏明军设置的防御工事,越来越多的献兵开始朝着阵地冲锋。

    阵地上的明军,利用居高临下地形优势,不断朝着下方丢滚石雷木,被砸到的献兵立即头破血流,倒了下去。

    但献兵仗着人多,和不怕死的冲锋,不断的将战线往前拉,弓箭手也在盾兵的掩护下朝着明军阵地还击。

    就在献兵越来越近时,明军架在阵地上的虎蹲炮也发挥了作用,这种老式火炮打出都是碎石,近战之下,有非常大的杀伤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