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开局被闯贼俘虏,我朱慈烺不服! > 第211章 兵临夔州

第211章 兵临夔州(1/2)

    六月十五日,夔州城头,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妇人,身着戎装,在众将士的簇拥下,面带愁容地凝视着城下汹涌澎湃的滚滚长江。

    一个身披铁鳞甲的将领走近,禀报道:“姑母,献贼已占领巫山县城,目前尚无出兵动向!”

    老妇人微微侧首,尽管面容苍老,双目却熠熠生辉,她声音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继续探查,务必严密监视江面与山道,不得有丝毫懈怠!”

    这位老妇人便是大明朝唯一被正式纳入朝廷编制的女将军——石柱宣抚使秦良玉。

    无论资历、军功还是气节,她都无愧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第一女将”。

    从万历二十七年之时,二十五岁的秦良玉便跟随丈夫马千乘披甲上阵,征战沙场,并训练出一支赫赫有名的军队“白杆军”。

    丈夫入狱冤死之后,接任石柱宣抚使,接连征战,扫平各地叛乱,最终为丈夫沉冤昭雪,白杆兵之名威震四川。

    泰昌元年,后金入侵辽东,秦良玉派兄长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率领四千人先前往辽东作战,天启元年,后金包围沈阳。

    援军未到,沈阳就已经沦陷,明军决定发动绝地反击,以少击多,秦邦屏、秦民屏随总兵童仲揆渡浑河与后军血战。

    这一战,明军以不到万人,重创了几倍人数的后金军队,明军最终几乎全部阵亡于浑河之畔,最后一支戚家军也消亡于此。

    白杆军在这一战中,爆发出了超强的战斗力,努尔哈赤亲率的正皇旗精锐,都在其面前败下阵来,杀的后金军队胆寒。

    最终在数倍的围攻之中,秦良玉兄长秦邦屏战死,秦民屏率数骑突围,四千白杆军全军覆没。

    这一战之后,后金军阵亡将领众多,士兵也伤亡惨重,努尔哈赤只得亲自举行了祭奠亡灵的仪式,以安军心。

    崇祯三年,五十五岁的秦良玉,奉诏勤王,在京师附近,击败入关的后金军队,接连收复四城,解了京城之围。

    崇祯帝大为感动,在京城设宴招待秦良玉,赏赐彩币羊酒,并作了御诗四首,来表彰其功。

    崇祯六年,其儿媳张凤仪随夫马祥麟作战,阵亡于侯家庄。

    崇祯七年,张献忠第一次进攻四川,攻陷了夔州,秦良玉率兵赶到,张献忠吓的于之交战的勇气都没有,仓皇逃跑。

    随即,秦良玉与赶回四川的儿子马祥麟,前后夹击,将张献忠部杀的几乎全军覆没,张献忠逃入湖广,只能接受招安。

    崇祯十三年,张献忠联合罗汝才再次造反,罗汝才率军进攻夔州,秦良玉赶到,罗汝才吓跑,被追击至马家寨,大破罗汝才。

    将其大将东山虎斩杀,活捉副将塌破天,惠登相、王光恩投降,并夺取了罗汝才的帅旗,罗汝才部从此一蹶不振。

    崇祯十五年,独子马祥麟坚守襄阳,城破后殉国,死前,他曾给秦良玉写信:“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

    而秦良玉的回信只有一句:“好!好!真吾儿!”

    去年五月,张献忠攻破武昌,处死楚王之时,秦良玉就向四川巡抚陈士奇提交防御计划,请求派遣重兵扼守夔州,重启十三处关隘。

    崇祯十二年时,为了防止流贼进入四川,朝廷在夔州修建了十三处关隘,到了现在,由于连年战乱,武备废弛,十三道关隘早已废弃。

    若是将十三道关隘修缮完毕,在驻以重兵,兵精粮足的情况下,足以抵御张献忠三十万大军于夔州之外,重庆便可无忧。

    但陈士奇却拒绝了秦良玉的提议,他认为将兵力全部放在夔州,一旦被击破,满盘皆输,不如将重兵放置一地,以逸待劳。

    四川巡按刘之渤虽然同意秦良玉的计划,但手中无兵无粮,没有丝毫办法,秦良玉只能率领三万士兵坚守夔州。

    原本历史上这个时间,献营已经攻破夔州,兵临重庆了,当时秦良玉以三万对阵张献忠水陆三十万大军,坚守五天五夜,终全军覆没,秦良玉率少数人马撤回石柱。

    然而,由于朱慈烺的穿越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大顺军比历史上提前了近一个月撤至山西。

    当张献忠在宜昌之时,他收到了来自襄阳传来的消息,这使他开始重新评估是否应继续执行原计划,进攻四川。

    在他看来,顺军败退之际,转而进军中原、陕西与山西,甚至直捣京城,其诱惑力远胜于四川。

    何况自己的家乡就在陕西,如今却被李自成所占据,如果能趁着顺军溃败之机,夺回襄阳,进攻中原,便能直捣李自成的老巢西安。

    作为秦地之人,谁不想衣锦还乡,建都长安?于是派人前往襄阳、南阳方向侦查顺军的实力,这一来一回,就耽误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最后发现,李自成虽然在京城战败,但在襄阳等地依旧部署重兵,自己进攻中原,得不偿失,于是便一心进攻四川了。

    攻下巫山之后,张献忠下令暂时停止前进,他知道,老对手秦良玉正在前方夔州等着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