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开局被闯贼俘虏,我朱慈烺不服! > 第189章 审衍圣公

第189章 审衍圣公(1/2)

    朱慈烺对孔家的前世今生做过深入细致的探究,结合前世与后世的种种事件,最终决定对这个千年家族采取行动。

    事实上,当今曲阜的衍圣公一脉,并非真正的嫡系。

    南宋建炎二年,第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目睹山河破碎,金人铁蹄践踏中原,于是带领孔氏精英,背负着孔子夫妇的楷木像,跟随宋高宗南迁,最终在衢州定居。

    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则率领旁支留守曲阜,守护着宗庙与孔林。祥兴二年,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与十万军民共同跳海殉国,其中便有众多南孔族人。

    余下的一部分孔氏族人,即第五十三代衍圣公孔洙,背着楷木像逃入深山隐居。此时北方在金与元的扶持下,出现三代并存的衍圣公,彼此明争暗斗。

    元统一天下后,元世祖忽必烈仍承认孔洙为正宗,令其北上主持祭孔并继承爵位。

    孔洙返回曲阜后,见山河破碎,祖庭已物是人非,北宗后裔在金元势力的支持下为争夺爵位互相残杀,斯文扫地,他毅然决定践行中庸之道,让爵位于北宗

    。忽必烈欣赏孔洙的坦诚从容,并未强迫他留下,而是允许他返回衢州,且未再册封新的衍圣公,并赞叹道:“宁违荣而不违道,真圣人之后也!”

    孔洙去世后,南宗后裔拒绝受封,至此北宗成为正宗,南宗后裔失去封号。

    直到大明正德年间,朱厚照了解这段往事,准备重新册封南孔,但北孔坚决不肯交出爵位,而南孔依旧以大局为重,继续推辞。

    正德皇帝无奈,只得给南孔嫡系封为五经博士,允许其在衢州公开祭祀孔子。

    原本在历史上,李自成进京后,北宗供奉“大顺永昌皇帝”龙位;满清入主中原后,又上表劝进,主动剃发易服。

    清末,德国人进入山东,孔家供奉德国威廉二世的画像;袁世凯复辟时,孔家帮助其造势,称“早日登极,以慰民望”;

    张勋复辟,孔家又向溥仪上书称“普天同庆”。

    抗战爆发后,孔家甚至企图投靠日寇,校长及时察觉,微操到位,将其抓至重庆,避免孔家再次丢了国人的脸。

    因此,无论是从精神气节还是历史往事来看,南孔一脉才真正称得上是圣裔。

    朱慈烺了解这些前尘往事,深知若按历史发展,北宗孔家将如何演绎无耻至极,世修降表,故而此刻必须料理北宗。

    见孔胤植动怒,朱慈烺也并不生气,道:“老先生可能有所不知,有人告衍圣公,私设公堂,残害佃户,兼并民田,吞并军田,朗朗乾坤之下,老先生得给孤和百姓一个交待呀!”

    孔胤植阴沉道:“老夫既为太子太傅,就有规劝东宫之责,望殿下尊重圣裔,尊重天下士林!”

    朱慈烺道:“老先生的劝诫,孤铭记在心,朱子云:“圣人之法,如日月之明,无贵贱皆照”,先生身为圣裔自得以身作则。”

    话音刚落,他不再对孔胤植客气,直接下令:“带老先生上堂听审!”

    言罢,他步往后堂,更换上了象征太子身份的常服,端坐堂上,既然是处理公事,自然要穿公服。

    既然要审理此案,那么这个最大的汉奸家族,就由自己这位皇太子亲自过问,也算是对前世今生那些守节殉道之人一个交代。

    李若琏在朱慈烺换衣之后,已走到堂下,恭立案前听候指示,朱慈烺首次坐在公堂之上,这种场景前世在电视剧中屡见不鲜,如今亲身经历,感觉颇为新奇。

    此时,他忽然发现门外围观百姓中有几道熟悉的身影,竟是朱媺娖和陈若瑶,两人在锦衣卫的护卫下,混在人群中,兴奋地向堂内张望。

    见到自家妹妹和心仪女子在场,众目睽睽之下,朱慈烺心中也不禁有些怯场,有些不自然起来。

    李若琏取出一本名册,禀告道:“殿下,这是弹劾衍圣公府的册目,共列二十一条大罪!”

    朱慈烺定了定心神,装作威严之色,道:“念出来!”

    随即,李若琏当众宣读了孔府所犯之罪行,包括:

    “侵占民田军田、逼民为佃、私扩祭田,逃税盘剥、伪饰圣裔,奢靡无度,私设公堂,虐杀百姓,逾制养兵,暗藏甲胄,妄议朝政、私通流贼等等。”

    孔胤植坐在椅上,起初还神色自若,但越听脸色越是难看,最后竟微微颤抖起来。前面的罪状尚能辩解,世族大户多行此道,本不足为奇。

    但逾制养兵和私通流贼乃是谋逆大罪,如今皇帝已惨遭流贼毒手,此罪名若落实,太子岂能轻饶衍圣公府?

    于是,他战战兢兢地站起,再无先前的得意之态,辩解道:“这皆是居心不良之徒对圣府的污蔑,望殿下明察!”

    李若琏冷冷一笑,轻轻一招手,几名锦衣卫立刻上前,将几件物品重重地丢在堂前,孔胤植一看,顿时惊恐万分,双腿一软,直接跪倒在地。

    只见地上的物品赫然是先前方制作的刻有“大顺永昌皇帝”字样的牌位,以及孔胤植亲手所写的劝进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