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椅上的天子神情莫测,目光如渊,俯瞰着下方剑拔弩张的文武百官。
一场决定兵部尚书沈重山命运的朝议,已然拉开序幕。
死寂之中,一个沉稳的声音率先响起,正是兵部侍郎陆九渊。
他手持象牙笏板,躬身出列,字字斟酌道:“启禀陛下,沈尚书督导天武大会,致使军备物资出现纰漏,确有疏忽之责。然,臣以为,尚书大人近年推行军制改革,其‘以战养战,以赛代练’之理念,实乃强军之良策。一时不察,尚可宽宥,若因小失大,废止良策,于我大夏国威,恐有损伤。”
他这番话,说得四平八稳,既认了错,又捧了功,企图将大事化小,保全沈重山。
然而,他话音刚落,一道冰冷如铁的声音便如利剑出鞘,瞬间刺破了他营造的缓和气氛。
“陆侍郎此言差矣!”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都察院御史秦凤仪面沉如水,一身绯色官袍更衬得他面容冷峻。
他目光如鹰隼,死死盯住陆九渊,声音里不带一丝一毫的温度:“军国大事,岂容‘疏忽’二字轻轻带过?若非我御史台掌握确凿证据,今日这朝堂之上,怕是又要被你们兵部一手遮天!国法如山,若无足以推翻铁证的凭据,岂能因一句‘理念价值’就轻易放过?”
秦凤仪声震殿宇,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狠狠砸在众人心头。
支持沈尚书的一派,顿时面色煞白,噤若寒蝉。
弹劾派则精神大振,纷纷附和,一时间,整个朝堂的天平,彻底倒向了秦凤仪。
就在这股几乎要将沈家彻底压垮的浪潮达到顶峰之时,一个清冷而坚定的女声,突兀地在殿角响起。
“民女林昭昭,有凭据呈上。”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无数道惊诧、疑惑、轻蔑的目光齐刷刷地投了过去。
在金銮殿这种地方,一个连官身都没有的年轻女子,竟敢在御史发难之时插言?
简直是闻所未闻!
只见林昭昭身着一袭素雅的青衣,在满朝朱紫绯绿中显得格格不入,却又有一种遗世独立的从容。
她无视了周围的议论,莲步轻移,不卑不亢地走到大殿中央,手中捧着一卷整齐的文书。
秦凤仪眉头紧锁,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你是何人?朝堂之上,岂是尔等女子抛头露面之地?”
林昭昭并未被他的官威所慑,只是平静地抬起眼眸,直视着这位以铁面无私着称的御史大人:“民女乃沈尚书府上一名记事女官。秦御史要凭据,民女便给您凭据。”
说罢,她将手中的文书高高举起。
一名内侍快步上前,接过文书,呈递到了秦凤仪的案前。
秦凤仪带着几分审视和不屑,缓缓展开报告。
然而,只看了一眼,他那如古井般不起波澜的眼神,便骤然一缩!
这并非空洞的辩白之词,而是一份详尽到令人心惊的数据报告。
报告的开篇,便是一张巨大的对比图。
左侧,是“天武大会历年积分变动趋势”,一条条曲线清晰地展示了各军营在大会中的成绩起伏。
右侧,则是“对应军营军饷物资发放效率图”,数据精准到了每一天、每一笔款项。
两条看似毫不相干的曲线,在林昭昭的图表中,却呈现出一种惊人的正相关!
积分越高的军营,军饷物资的调动效率也越高!
秦凤仪的呼吸不自觉地急促了半分。
他迅速翻到下一页,那是一个模拟方案,标题赫然写着——《积分激励制军费优化方案》。
报告中用缜密的逻辑和翔实的数据进行推演:“……若以此新法为基准,调整军饷发放权重,将天武大会积分作为核心考核指标,可极大刺激基层士兵的训练积极性。经初步测算,三年之内,可在不影响战力的前提下,为国库节省军费,至少三十万两白银!”
三十万两!
这个数字如同一道惊雷,在秦凤仪的脑海中炸响!
他身为御史,日夜为国库空虚、军费靡费而忧心,此刻看到这份报告,就如同在沙漠中看到了绿洲!
报告的逻辑严丝合缝,数据支撑无懈可击,每一个推论都仿佛经过了千百次的演算,找不到任何破绽。
他抬起头,再次看向林昭昭,那鹰隼般的目光中,原有的锐利和审视,已经被一种难以言喻的惊异与欣赏所取代。
这个女子,究竟是何方神圣?
她的大脑,难道是用算盘做的吗?
就在朝堂因这份报告而陷入短暂的寂静时,另一人缓缓出列。
正是沈明远,他一袭白衣,风姿卓绝,与这肃杀的朝堂氛围格格不入,却偏偏自成一道风景。
他先是对着龙椅上的天子深深一揖,而后转向秦凤仪,微微一笑,声音清朗如玉石相击:“秦御史,昭昭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