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科举路藏女儿身,终成首辅定乾坤 > 第313章

第313章(1/2)

    戈丹正思索着明日如何推进港口开放的谈判,冷不防被一声带着酒气的喝问打断思绪。

    努尔哈连理手里攥着酒杯,他盯着谢清风问萧云舒道,“皇上,臣斜对面那位大人看着有些面熟,莫非是当年在边境斩我堂哥努哈巴尔特和表弟努哈赤斯的谢清风?”

    “这位谢大人看着文质彬彬,倒是不像能在战场上斩将夺旗的模样,莫不是臣认错人了?”

    萧云舒放下手中的玉杯,目光沉静地看向努尔哈连理:“谢爱卿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当年边境一战,正是他力挽狂澜,斩将退敌,护我圣元朝边境安宁,何来认错一说?”

    萧云舒这话一落下来,几乎全场的目光都在谢清风身上了。

    不止是金蒙国的使臣。

    还有圣元朝自己的百官们。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

    好高的评价。

    谢清风如今不过是个四品顺天府府丞,只是掌管着京城的民事、狱讼等事务,在人才济济的朝堂上实在算不得起眼。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四品官员,竟能得到皇上如此高的赞誉,怎能不让人惊讶?

    要说从龙之功,跟着萧云舒从皇子开始的老臣可是不少,他们可从来没有得到过萧云舒这么高的评价。

    户部尚书端着酒杯的手微微一沉,酒液晃出了些微。

    吏部侍郎的脸色也有些难看,他当年在六皇子府陪萧云舒读书到深夜,手把手教他处理奏折,如今皇上却对着一个半路提拔的府丞赞不绝口。顺天府的那些案子哪一件不是按律条断的?换了谁去做府丞,未必就比谢清风差,怎么就担得起“文能安邦”了?

    更有几个年轻的翰林,交头接耳时语气里满是不屑。

    “哼,不过是运气好罢了。”一个年轻翰林低声嘀咕,“当年那场战役那么惨烈,多少将士浴血奋战马革裹尸,凭什么功劳都算在他头上?”

    这话虽轻,却还是传到了旁边几位老臣耳中。

    大理寺卿轻轻咳了一声,示意他少说几句。但他自己心里也难免有些不是滋味。谢清风在临平府当知府确实有几分章法,可比起朝堂上的运筹帷幄终究是小打小闹,怎配得上安邦定国这样的评价?

    谢清风突然被萧云舒这高评价给推到了风口浪尖,在心中苦笑着,皇上住口啊!他只想默默地苟着。

    谢清风感受到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硬着头皮道,“陛下谬赞了,臣实在愧不敢当。”

    他起身躬身作揖,腰弯得极低,“当年边境一战是万千将士舍生忘死,臣不过是恰逢其会做了分内之事。若论功,该记在所有浴血奋战的将士头上,臣不敢独揽。”

    他顿了顿,抬眼看向萧云舒,目光诚恳道:“至于如今在临平府任职,更是微不足道,本就是地方官的职责,臣只是尽力而为,不敢称有什么章法,更谈不上文能安邦。”

    “臣深知自己才疏学浅,能得陛下信任,担任四品府丞,已是天大的恩赐。往后唯有更加勤勉,不敢有丝毫懈怠,方能不辜负陛下的厚爱。” 谢清风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透着一股谦逊与诚恳。

    这番话既给足了萧云舒面子,又巧妙地将功劳推给了众人,也表明了自己只想安分守己的心思。

    萧云舒看着谢清风眼中闪过一丝笑意,他自然明白谢清风的想法,他是个懂得藏锋的人,不喜欢张扬。

    努尔哈连理“哦”了一声,拖长了语调,脸上露出一丝古怪的笑容:“原来真是谢大人。”

    谢清风迎着努尔哈连理的目光,不闪不避:“是。”

    努尔哈连理脸上的古怪笑容僵了一瞬,随即又咧开嘴,只是那笑容里多了几分狠厉,“好一个是字,谢大人倒是坦荡。”

    谢清风与努尔哈连理对视,目光平静无波:“使者说笑了,战场之上,各为其主,生死有命,谈不上坦不坦荡。只是不知使者今日一再提起旧事是想为亲人报仇,还是想借此生事?”

    萧云舒也听出努尔哈连理的恶意,这是明晃晃对着自己的爱臣谢清风来的,他的声音陡然转冷似是在警告:“努尔哈连理,今日是上元节,不谈旧战。”

    “臣知错。” 努尔哈连理却像是没听见,反而举起酒杯对着谢清风,“只是觉得谢大人是位英雄,想敬杯酒罢了。草原人敬重强者,哪怕是敌人。”

    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空杯底朝天地亮了亮:“谢大人若不敢喝,倒显得我金蒙国小气了。”

    萧云舒握着玉圭的手指骤然收紧,指节泛白,他眼底的温度一点点沉下去,心中暗忖:努尔哈连安究竟在想什么?派这么个看不懂眼色的蠢货来朝贡。

    上元节的宫宴本是维系国家邦交的场合,这努尔哈连理却步步紧逼,对着谢清风穷追猛打,当真是没把圣元朝的规矩放在眼里。萧云舒的指尖在玉圭上摩挲着,若此时发作,反倒落了下乘,他将目光望向谢清风,想看看他是如何反应的。

    就在这时,谢清风缓缓站起身,目光中带着丝冷意,“使者既以英雄相称,谢某愧不敢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