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科举路藏女儿身,终成首辅定乾坤 > 第241章

第241章(1/2)

    萧康元的目光从水泥块上缓缓抬起,忽然轻笑出声。他起身走下台阶,“起来吧,你以为朕不知?”

    萧云舒猛地抬头,撞进萧康元意味深长的眼神里。

    萧康元伸手将他扶起,掌心的温度透过衣袖传来:“当年朕在你这个年纪也满京城找能人异士。谢清风有大才,你能招揽他是你的本事。”

    “老二已死,现在朕要的不是唯唯诺诺的皇子,而是能翻云覆雨的储君。”萧康元的声音带着岁月沉淀的威压,却又难得地透出一丝温度,“过几日你便持节出京赈灾,让朕看看你的本事。”

    萧云舒猛地抬头,撞进面前这个男人眼底对他从未见过的殷切。

    “是!父皇。”

    ——————

    朝廷让沿途未受灾或者受水患影响较小的州府收留难民的加急文书很快就下发到各位知府们的手里。

    谢清风自然也不例外,不过他比其他知府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抓紧时间多弄点水泥赈灾。

    驿卒快马加鞭送来文书时,谢清风正对着案头的水利图出神。

    “大人!朝廷的加急文书!”同知李文远打开房门,粗喘着气将黄绸卷轴递上,“沿途州府收留难民倒也罢了,可这全力烧制水泥赈灾的旨意......”

    话音未落,正好在谢清风书房的赵七一抢过文书扫了两眼,铜铃大的眼睛瞪得浑圆:“荒唐!咱们府库里的水泥早随着东堤工程见底了,现烧?莫说原料不够,光是窑炉都得重新砌!”

    赵七一抓起案头的算盘哗啦作响,“新购石灰石要银钱,招募窑工要银钱,运输柴火更要银钱!到时候灾民一来,这么多人的吃喝拉撒,咱们府哪来的闲钱?”

    之前就算是从那些豪强们手上薅了不少钱过来,可也供不起这么多地方的开销啊?!谢大人之前的商路计划还没开始实施就遇上和河水患,现下开源的地方也没有了。

    “这不是要咱们拿空气变水泥吗!”

    李文远更是一拍桌子:“依我看准是哪个贪官在皇上面前乱嚼舌根!说什么水泥万能,这分明是把咱们架在火上烤!”

    谢清风都还没说话,就见面前的这两个得力下属就忍不住这种开麦的行为有些失笑。

    赵七一见谢清风不生气反而笑,连忙道,“大人,都这节骨眼了,您咋还笑得出来?”

    谢清风指尖轻敲桌面,“是我自己说可以增加水泥产量的。”

    “啊?!”李文远这个严肃的中年人第一次露出不稳重的表情,“谢大人......为何?”

    谢大人是疯了不成?

    在做白日梦吗?

    “大人,咱们哪儿来这么多钱呀?”

    “不要钱。”谢清风嘴角勾起一抹莫测的笑意。

    “不要钱去哪儿雇工人来给咱们的水泥厂干活?”赵七一说到一半,突然一拍脑袋道,“您的意思是......外面的难民可以干活?!”

    “是的。”谢清风打了个响指,“外面的难民并非包袱。”

    李文远眉头紧皱,脸上满是忧虑:“大人,难民们大多饥寒交迫、身心俱疲,他们能有多少力气干活?况且,若管理不善只怕会生出诸多事端。”

    谢清风转过身,神色从容道:“正因他们饥寒交迫才更需要一个自救的机会。以工代赈,便是给他们一条生路。”

    “再说,之前的咱们颁布的防洪互助令的民众组织的队伍们也初具雏形,他们也可以调派。”

    人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生存资料,才不会觉得自己是需要被救助的,靠自己的双手换来食物,远比施舍更能让他们感受到希望。

    李文远眼中满是钦佩,“绝妙!绝妙!以工代赈既能解燃眉之急,又能重塑人心。”谢大人提出将防洪互助令的队伍与难民劳力整合,既保证了工程进度又能让两拨人相互监督,他们在管理上也能事半功倍。

    他们府里虽然没有多少钱,但粮食管够啊!前些日子不仅收缴了世家们很多粮食,谢大人为了对付张丰他们还双倍买了很多粮食呢!

    当时他还在愁,若是没人吃估计要低价卖出去呢,那可亏死了。

    “可不是嘛!” 赵七一绕着桌子来回踱步,脚步带起的风掀动了桌上的文书。

    “我刚才还愁着呢,现在想来那些难民里肯定藏着不少把式!力气大的能扛石料,手巧的说不定还会砌墙,咱们只要稍加引导......”他突然停住脚步转头看向谢清风,脸上笑出了褶子,“大人,您这脑子咋长得?比那九曲十八弯的河道还灵光!”

    谢清风轻轻咳嗽一声,被赵七一的这比喻给呛得险些失态,“你这张嘴,再胡咧咧明日就派你去外面给厂里的劳工们喊口号去。”

    “对了。”谢清风正要跟他们说话时,突然被外面的谢义高声喊的声音给打断了,“少爷哥!外面来了好多难民!”

    “来得正好!”赵七一一听谢义说的话,眼神中闪过亢奋之色,干活的人来了!

    他没想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