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句'民安即是江山骨',当入佳篇!\"
众人望去,正是荀贤的字迹,力透纸背,倒像是从竹简上拓印下来的古篆。
当诸葛继亮的\"九霄鹤唳响晴空\"映入眼帘时,苏叶的山羊胡激动得颤抖,竟将手中茶盏打翻在地。
茶水在青砖上蜿蜒成溪,倒映着素绢上的诗句,倒像是真有白鹤从墨痕中振翅欲飞。
此时,刘荆将一枚缠着金丝的玉简悄悄塞给贴身侍卫。玉简上\"龙隐浅渊待云起\"的刻痕,与诸葛继亮诗中暗含的治世抱负遥相呼应。
班昭握着团扇的手微微收紧,目光在\"治世安邦凭大略\"七字上停留许久,似有所思。
最终十篇佳作被挑出,作者们鱼贯而入。
阴丰盯着诸葛继亮腰间古玉,阴阳怪气道:
\"听闻琅琊诸葛氏藏书万卷,莫不是从故纸堆里抄的?\"
他内心对广陵王器重诸葛继亮一事的嫉妒之意溢于言表。
诸葛继亮踏前一步,锦袍下摆扫过青砖,带起一阵劲风,朗声道:
\"阴世子若不信,大可当场命题!\"
他周身散发的气势惊得梁天后退半步,而荀贤则不动声色地将袖中竹简握得更紧——那是他为应对刁难连夜准备的二十首诗作。
塔下广场,巴蜀唐氏的唐文用蜀锦帕子反复擦拭额头冷汗。
当广陵王刘荆宣布以\"东、风、雄、隆\"为韵脚作七律时,他的笔在宣纸上洇出墨团。
反观诸葛继亮,却将狼毫重重拍在案上,月白锦袍鼓胀如帆,朗声道:
\"看我先声夺人!\"
随即运笔如飞,口中吟道:
\"九霄鹤唳响晴空,仁政如风化雨东。治世安邦凭大略,巍巍华夏展雄风......\"
尾音未落,广场上已响起阵阵喝彩。
荀贤低头沉吟,素衣下摆被风吹起,露出绣着\"克己复礼\"的内衬,提笔写下:
\"阡陌桑麻沐惠风,粮仓岁岁贮粮隆......\"
唐文咬着笔杆憋出
\"万国衣冠拜帝宫\",
却见诸葛继亮抱臂冷笑,金丝软鞭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最终,琅琊诸葛继亮、颖川荀贤、巴蜀唐文三人脱颖而出,分获诗会前三名。三位才子的诗作被高悬于塔前。
苏叶抚须点评道:
\"唐公子气势有余,然'仁风远播九州隆'犯了重字之忌。\"
张道林指着诸葛继亮的诗赞道:
\"此治世安邦凭大略',当得起雄浑二字!\"
而荀贤的\"黎庶欢歌盛世隆\",则让曹大家击节赞叹:
\"将仁德具象化,妙极!\"
阴丰端坐在镶金檀木椅上,蟒纹锦袍袖口缀着的东珠随着动作轻晃。
他望着高台上谈笑风生的子墨,眼底闪过一丝嫉恨,却在瞥见对方腰间象征司隶校尉的獬豸玉佩时,指尖不自觉地蜷缩进袖中。
\"司隶大人主管司隶七郡,文治武功冠绝长安。\"
阴丰突然起身,声音甜腻得如同掺了蜜的毒酒,
\"今日诗会群贤毕至,若能得大人一首诗作墨宝,便是我等三生有幸。
方才三位才子虽已惊艳四座,但在大人面前,恐怕也只能算萤火比之皓月了!\"
说罢,他抬手示意梁天捧出澄心堂纸和狼毫,那殷切的模样仿佛子墨已然应允。
郭氏豪门世子郭璜半阖着眼睛,把玩着手中的羊脂玉扳指。听到阴丰的话,他唇角勾起一抹冷笑,暗忖这阴丰果然是草包,这般捧杀反倒容易惹人警惕。
他漫不经心地走到诸葛继亮身侧,低声道:
\"诸葛兄方才'九霄鹤唳'之句,当真有气吞山河之势。\"
说着,将一枚刻着郭氏族徽的青铜令牌塞进对方掌心,
\"近日府中得了些孤本典籍,若兄台愿拨冗一观......\"
话音未落,他瞥见荀贤投来的警惕目光,立刻笑着拍了拍诸葛继亮的肩膀,大声道:
\"改日定要向兄台讨教诗艺!\"
与此同时,楚王刘英斜倚在朱漆长榻上,身后站着三位来自雪域密城的僧人。雪城密城城主巴桑顿珠双手合十,铜铃手串随着动作发出细碎声响。
刘英用鎏金茶盏掩住嘴角,朝子墨的方向努了努嘴:
\"这位北海靖王倒是风头正劲。\"
巴桑顿珠微眯起眼睛,眼中闪过一丝晦涩的光芒:
\"此人金色真气护身,气象万千,锋芒大盛,恐非你我能强求之人。\"
另外两位僧人对视一眼,悄悄结出一个手印,口中念念有词。
郭璜在人群中继续穿梭,不时与世家子弟低语。
当经过巴蜀唐氏的唐文身边时,他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