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佛缘盛世耀明章 > 第164章 太学释褐典礼:才情与国运的交汇

第164章 太学释褐典礼:才情与国运的交汇(2/3)

心田,让人们忘却了尘世的烦恼,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世界里。

    台下的观众们如痴如醉,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舞台。

    学子们张着嘴,脸上满是陶醉的神情,仿佛被施了定身咒一般。那些朝廷大员们也不禁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赞赏之色。

    太常恒荣轻抚胡须,嘴角微微上扬,眼中满是欣慰;

    子墨则坐直了身子,目光专注地看着舞台,心中暗自赞叹这难得的才艺。

    整个广场上,除了莫娜的歌声和悠扬的乐声,再无其他声响,所有人都沉浸在这一场视听盛宴之中,仿佛时间都已经停止。

    一曲终了,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莫娜微微欠身,向众人致谢,她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如同春日里最灿烂的阳光。

    班昭也停下舞步,与莫娜相视一笑,两位美女的笑容交相辉映,成为了这场盛典中最亮丽的风景。

    祭孔仪式结束后,广场上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太学严格的考试制度“设科射策”即将展开,这是学子们展示才学、决定未来仕途的关键考验。

    学子们纷纷正襟危坐,目光紧紧盯着台上的考官。他们有的微微皱眉,似在思索着即将面对的难题;有的则神色镇定,眼中透着自信,手中轻轻转动着毛笔,仿佛已胸有成竹。

    考官们手持策题,逐一宣读。问题涵盖儒家经典、治国方略、民生百态等诸多方面,每一个问题都考验着学子们的学识与见解。

    “若遇灾年,百姓流离失所,当以何策安抚?”

    一位考官高声问道。这一问题直击民生要害,灾年的应对策略,不仅关乎百姓的生死存亡,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西礼院的刘平贵迅速起身,朗声道:

    “当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同时组织流民兴修水利,以工代赈,既解燃眉之急,又为日后民生谋福。”

    他声音洪亮,条理清晰,引得台下一阵赞许的目光。

    从历史上看,许多朝代在灾年都采取过类似的措施。开仓放粮能迅速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稳定民心;以工代赈则能让百姓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同时兴修的水利设施又能为日后的农业生产打下基础,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这正是儒家“民本”思想在实际问题中的体现。

    北道轩的一位学生也不甘示弱,起身答道:

    “依道家思想,应顺应自然,不过多干预,只需引导百姓自力更生,恢复生机,官府只需提供必要的支持即可。”

    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在灾年时,不过度强制干预百姓的自救行为,给予百姓一定的自主空间,能激发他们自身的潜能。

    比如在一些小规模的自然灾害中,百姓凭借自身的经验和智慧,往往能更好地应对,而官府的过度插手,有时反而会扰乱百姓的自救节奏。

    南艺阁的马良则从墨家的兼爱非攻角度出发,提出要平等对待每一位灾民,不分贵贱,共同抗灾。墨家主张无差别的爱,在灾难年面前,这种理念尤为重要。

    在现实中,往往存在着对不同阶层灾民救助不均的情况,而马良的观点,正是要打破这种不公平,让每一个灾民都能得到应有的帮助,这对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促进社会公平有着积极意义。

    考官们微微点头,神色间既有对学子们才学的认可,又有对他们答案的思索与评判。子墨在台上静静地听着,心中暗自记下那些才思敏捷、见解独到的学子。

    经过紧张答辩和策论的考核评定,成绩优秀的学子们迎来了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释褐易服。

    子墨站起身来,目光扫视着台下优秀的学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缓缓开口:

    “今日,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即将脱去平民服饰,换上象征官员身份的官服,这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责任的担当。……”

    这一转变,标志着学子们从知识的学习者,正式成为国家治理的参与者,他们将肩负起维护社会秩序、推动国家发展的重任。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学子们依次走上台来。子墨亲自为他们换上官服,每系上一根衣带,都轻轻拍一拍学子的肩膀,以示鼓励。

    当南中英走上台时,他的眼中满是震惊与激动,身体微微颤抖着。他怎么也没想到,前几日在西礼院结识的那个看似普通的“小学弟”,竟然是当今大汉如日中天的司隶大人。他结结巴巴地说道:

    “司……司隶大人,当初多有失礼之处,还望大人恕罪。”

    子墨笑着摆摆手:

    “无妨,你为人正直,才情出众,日后定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刘平贵和马林走上台时,激动得满脸通红。刘平贵紧紧握着拳头,说道:

    “能成为大人的属下,实乃我等之幸,定当为大人效犬马之劳。”

    马林则眼中闪着泪光:

    “大人的理念和发展宏图,让我等看到了大汉的希望,我们定不负大人所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