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佛缘盛世耀明章 > 第155章 宴聚太学院,智启新学思

第155章 宴聚太学院,智启新学思(3/4)

举杯示意,子墨回礼称谢,众人皆赞曹大家好文采。

    众人一番赞誉,子墨连连拱手,面含谦逊之色,一一谢过。宴席间气氛愈加热烈。

    这时,恒荣神色神秘,轻声言道:

    “小王爷,圣上已下旨改封山阳王刘荆为广陵王,不日刘荆将赴广陵国就藩。”

    子墨听了,心中暗忖,历史轨迹竟未因自己而改,心中坦然。

    紧接着,恒荣又道:

    “朝堂如今风平浪静。这皆因小王爷睿智!来,我再敬小王爷一杯!”

    众人皆知,太常大儒恒荣对子墨喜爱至极。幸好子墨素日好酒,否则今日恒荣这架势,怕是难以招架。众人纷纷举杯助兴。

    此时苏叶乘兴说道:

    “许久未闻小王爷佳作了,今日大家相聚,实乃难得缘分,恳请小王爷即兴赋诗一首。”

    众人闻言,齐声附和。

    子墨见众人满怀期待,微微仰头,目光深邃而悠远,似是穿透这楼阁望向无尽苍穹,片刻后,他神色安然,气定神闲,声音清朗地吟道:

    “云白山青映酒觞,湖光潋滟韵悠长。

    心随诸友同欢畅,意共乾坤共浩茫。

    善恶纷纭由念起,知行相济自昭彰。

    此中真意何须问,且任清风拂满堂。”

    子墨吟诗之时,身姿挺拔如松,衣袂随风轻拂,声音抑扬顿挫,每一个字皆似从胸腔中呕心沥血而出,饱含着他对这世间万物的感悟与哲思,那神韵犹如仙人临世,超凡脱俗,令众人不禁沉醉其中。

    吟罢,众人先是为诗中意境所震撼,继而被其蕴含哲理触动,陷入沉思。

    恒荣这位大儒听后,似有所悟,喟然叹道:

    “此诗仿若清流入吾心,世事纷扰,皆由心起。心若澄澈,万象皆空。小王爷诗中之意,恰似慧光破晓,令老夫深感尘世之虚妄,心之本体当如这蓝天白云,澄澈无染,方得自在。”

    苏叶亦听出诗中禅意,心中暗忖:

    “小王爷此诗,融合一种高深空灵意境之韵,竟又开启新的思想之门。这空灵之意,看似超脱尘世,却又不离人间烟火,其中精妙,远超吾之想象。这似乎与一种新的精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能探其究竟,必能让吾之学识更的一层楼,吾定要好好向小王爷请教。”

    北道轩道公张道林亦是心中一动,暗自思量:

    “这诗中蕴含的学问,从未听闻,却又似能解答吾心中诸多困惑。这种精神境界与吾所研玄学是否有相通之处?那世界似乎又藏着怎样的智慧?老夫这好奇心愈发强烈,定要弄个明白。”

    众人皆有所感,纷纷发表见解,向子墨询问。子墨见众人期盼解惑,便侃侃而谈:

    “我适才诗中,略含心学与佛学之理。”

    “什么叫心学,什么是佛学。我等怎么从未听说过如此清新深奥的一门学问?”

    恒荣、苏叶、张道林等睁大眼睛,齐刷刷地发问。

    子墨面露坦然,侃侃而谈:

    “所谓心学,乃修炼内心智慧之学。心即理,心外无物;知行合一,相互不离;致良知,去私欲、明善恶;以‘无善无恶心本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为宗,统括其旨。

    而佛学,讲究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世间万物皆在不断变化,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人们应破除对自我和万物的执念,从而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解脱,此乃佛学之大略也。”

    子墨言毕,众人惊愕不已。恒荣、苏叶、张道林等更是如获至宝,欣喜若狂。这些皆是圣贤之士,悟性超凡。待子墨讲完王阳明心学要义与佛学大意,几人已目瞪口呆,未料今日子墨竟带来如此惊喜。他们心中对子墨所讲的心学和佛学充满了强烈的探知欲望,犹如干渴之人见到清泉,恨不得立刻深入其中,汲取知识的甘霖,以填补他们对未知学问的渴望与好奇。

    苏叶再次起身,他的动作优雅从容,先是向众人行了一个礼,然后微微仰头,目光深邃而平和,用一种沉稳且富有韵律的语调说道:

    “小王爷所言心学与佛学,皆为高深之学,苏叶以为,心学之‘致良知’,可与吾之所学相互印证。心学强调内心的自省与觉悟,而吾儒家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亦是以个人品德修养为根基。心学之智,可助我们于修身之时更加明辨善恶是非,从而更好地践行儒家之道。且佛学之超脱执念,于我们在追求儒道之路上,亦能使内心更为坚定从容,不被世俗纷扰所左右。”

    众人闻之,皆露出思索之色,纷纷点头称是。子墨亦是眼神一亮,起身拱手道:

    “叶公之论,如醍醐灌顶,令子墨眼前一亮。三者相融,确为一种新的思路,日后还望苏公多多赐教。”

    北道轩道公张道林见此,也缓缓起身,左手抚须,右手作道家揖礼,稽首道:

    “叶公所言甚是,道家亦有可与之相通之处。道家讲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心学重内心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