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二百章 一门两阁老!

第二百章 一门两阁老!(2/2)

凝重。

    太监李宪手持锦帛走出,宣布道:“十二月,西夏大军退至邈川城。边军抵南堡寨,乘晦薄城,围而不攻。

    其后,李谅祚率七千骑突围,遭流矢射中,薨。边疆之战,持续三月有余,斩首三万余,降者万余,获马匹万余,甲仗器械万余。

    邈川已平,边疆已安!”

    一言落定,久久不息。

    大相公韩章心头大喜,立刻起身大贺道:“熙河大捷,李谅祚授首,西夏溃败,皆赖陛下天威,将士用命,安我边陲。此诚社稷之福,万民之幸!臣等为陛下贺!”

    “臣等为陛下贺!”

    文武百官,不管心思如何,该贺还得贺。

    两国交战,阵斩国主。

    这样的功绩,史书都得大书特书。

    更遑论,这是新帝登基以来的首次交战,注定了意义不凡。

    更重要的是,新帝在交战过程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要是新帝没撑住某些臣子的胁迫,可能就会有搅局之人入边,影响边疆战果。

    也就是说,新帝不单是有大局观上的执政功绩,也有顶住臣子压力的具体功绩。

    这种功绩,甚至都能记载到史书上,体现皇帝的盛德。

    这一来,就更是值得大贺。

    齐贺之声,彻响殿宇。

    “哈哈!”

    赵策英不禁大笑,望着俯首的百官,自有一种难言的舒爽。

    朕是对的!

    韩章拱手道:“近来,不乏一些朝臣唱衰边疆,大肆上奏,名为举荐,实为胁迫。

    如今一观,若非陛下竭力支持边疆征战,恐难有边疆大胜。阵斩西夏国主,更是堪比唐太宗擒颉利可汗之举。臣等再为陛下贺。”

    一句话,都是官家圣明,要是没有官家,边疆就不能大胜。

    官家,乃是大功臣!

    “臣等再为陛下贺。”百官又是一拜。

    赵策英起身踱步,只觉堵住胸口的大石霍然下落,脚步都轻飘飘的。

    “欧阳爱卿、吕爱卿。”

    赵策英嘴角微扬,说出了埋在心中几个月的话:“读圣贤书,还是得读到心里面去。”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不能光是说一说,也得践行啊!”

    言下之意,却是暗讽两人读书读到了狗肚子里面。

    用人不疑,用人不疑。

    两人非但不践行,甚至还是反正干,上奏希望君王多疑。

    下方,欧阳修、吕公著二人受到注视,不自觉的低头。

    “朕没错吧?”赵策英追着问道。

    “阵斩国主,边疆之功莫过如此。臣欧阳修,为陛下贺。”欧阳修连忙道。

    “臣吕公著,为陛下贺。”吕公著连忙接上。

    赵策英重重望向两人,心中无比舒畅。

    爽!

    “值此时节,边疆添功,实为大喜之事。”

    移开目光,赵策英大笑一声,干脆不掩饰心中的欣喜:“百官,尽可畅饮。”

    “拜谢陛下。”文武百官,齐齐一拜。

    说是宴饮,但意义已经不一样。

    朝贺之声,一道接着一道,连绵不断。

    “韩卿,你教了个好徒弟啊!”赵策英举杯,主动望向了百官之首。

    韩章一惊,颇为荣幸,连忙举杯附和:“幸而有陛下圣明,信赖于子川,方才有今日之大胜。”

    “哈哈!”

    赵策英笑道:“以朕观之,韩门未必不能有‘一门两阁老’,甚至是‘一门两宰辅’的佳话。”

    这种话,从皇帝的口中说出来。

    说是承诺,也并无不可。

    由此观之,其究竟是何等的满意于韩章的弟子——小阁老江昭!

    “皆是仰赖陛下隆恩。”韩章连忙一拜,心头莫名激动起来。

    一门两阁老!

    甚至,一门两宰辅!

    这个饼,太诱人了!

    金明池中,不少大员举目向着韩章望去,皆是艳羡至极。

    宦海为官,不单得上得去,也得下得来。

    一位亲手教导出来的弟子是接班人,无疑最佳情况。

    更何况,小阁老还是韩章从六岁就教起的弟子。

    如师如父啊!

    关键,小阁老也有本事,俨然是要“青出于而蓝胜于蓝”。

    师徒二人,都是相互的机缘!

    一念至此,不少大员又望向末尾的盛纮。

    这老小子,命是真好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