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制作强弩的材料,经过几十年的消耗,也渐渐稀缺起来。
特别是犀牛角,那真是取一支就少一支。
国土太小,注定了西夏资源匮乏,难以循环周转。
经过几十年的传承,不但没有技术更新迭代,甚至都可能比不上几十年以前的水准。
也因此,西夏强弩兵的规模可谓是越来越小。
李谅祚手上的三五万军队,可能就连一成的强弩兵都没有。
究其缘由,一方面是西夏强弩不易制造。
另一方面,相比起强弩兵,西夏有更为强势的兵种。
骑兵!
强弩兵,并非是不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
如此,有限的资源自是更为优先供给西夏骑兵。
西夏强弩,偶尔可能遇得见,但终归还是比较少。
“仿的西夏强弩。”种世道解释道。
王韶了然,双手抱于胸前,颇有兴致的观望。
西夏不珍惜强弩。
殊不知,大周甚是重视此弩,屡屡想着要仿制西夏强弩。
但很可惜,西夏强弩几乎不会落到大周的手上。
几十年过去,也没真正仿制出来。
种师道,仿了出来?
王韶不免望向种谔。
这老小子,早不掏出来晚不掏出来,偏偏这会儿掏出来。
这是要把侄子推给江大人啊!
一个武将,竟然还玩起了心机。
“试一试吧。”
江昭平和道。
说着,持弩向着校场弩区走去。
几人连忙跟上去。
一入校场,相距靶子三百步。
“我来为大人演示。”
种师道掏出一根尺许长的弩箭。
弓弩入手,脚踩弓弦奋力一拉,“咔咔”的一声,弦已挂牢。
王韶望了一眼,不禁颔首。
这种装弩箭的方式,已经非常接近床弩。
一般的单人弓弩,伸手奋力一拉就行。
床弩则是几人一起装弩箭。
种师道献上的弩箭,以脚蹬的方式压入弩箭,差不多是介于两者之间。
三百步,还真有可能。
弩箭上膛,瞄准三百步外的靶子。
扳机扣响!
“哒!”
一声尖锐呼啸,矢若流星。
三百步外,靶木应声爆开,四分五裂,碎屑纷飞。
“好!”
“好啊!”
江昭抚掌含笑,面露赞许之意。
“此弩,可量产否?”
“可。”受到大名鼎鼎的小阁老的赞许,种师道大为振奋。
“此弩从何得来?”江昭又问道。
“去岁有小股西夏入寇,晚生随叔父御敌。俘虏了一人,乃是党项部落的小酋长。为求庇护,献上了西夏强弩部分机关的制作法子。”
“晚生依据小部分西夏强弩的制作之法,一点点的精良,最终制作出了三版强弩。”
“这是最为优良的一具。”
说着,种师道从怀中掏出一份折迭的纸张,其上就是强弩的最终改版。
“此弩为大周首创,还望大人赐名。”
江昭满意点头,不禁向着少年望去。
举止从容,张弛有度,已有“经略相公”的雏形。
沉吟着,江昭缓缓道:“有此良弩,实为国之幸事。记得西夏有一骑兵名铁鹞(yào)子,此弩,便叫为破鹞弩吧!”
“谢大人赐名。”种师道连忙一礼。
江昭越看,越是满意。
“献上破鹞弩,实为大功一件。”
“你可要什么赏赐?”江昭问道。
种师道面色迟疑,试探性的说道:“晚生仰慕先生已久,不知可否侍立先生左右,学些本事。”
一言既出,近旁的种谔时刻关注着上司的面色。
要是有丝毫不对劲,他就会以“小孩子不懂事”打断侄儿的请求。
要是没有不对劲,那自是顺其自然。
侍立左右?
说白了,就是“半”拜师。
不是拜师,而是“半”拜师。
文臣地位高,自然不乏一些武将想要受到文人的认可。
由此,自然有些武将选择走“半拜师”这条路子,也即以弟子的姿态向文人求学,但没有弟子之名。
近一点的,内阁大学士范仲淹,就曾有武将以弟子的姿态将向其求学。
江昭不免沉吟起来。
经略相公,也算是一等一的人才。
“可。”江昭点头。
种师道大喜过望,连忙下拜:“种师道,拜见先生。”
相比起武将“半”拜师范仲淹,求取认可而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