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倒计时90天:华夏进入一级战备 > 两百一十二、地龙三号

两百一十二、地龙三号(1/2)

    就在中枢与朱老商讨计划的时候。

    地龙号钻地飞船研发基地,正在进行初步设计成果的汇报工作。

    “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三款初步设计。”研发基地的总负责人李建设指着屏幕上的三个不同的三维立体模型对万院长说道。

    这三款模型的前半部分差不多,都是一个巨大的混装钻头,不过后面的部分和大小有些不同。

    其中最大的一个差不多比另外两个大了五成,后面部分又长又粗,重量也远远超过。

    最小的一个体积只有它的一半,有一根线缆连在后面,同时也有和实验用钻头一样的分层部分。

    而第三个体积在另外两个中间,但是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核能标志在动力舱上面。

    “地龙一号我们采用了高密度固态电池设计,除了前面的操控部分和面的运载区域,中间整个就是一块电池。”李建设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放大了第一个设计的剖面图。

    “后面那部分是运送爆炸装置和设备的货仓,可以在完成任务后直接脱落,减少负荷提高续航。”

    万院长仔细端详着那个几乎被电池填满的飞船结构。

    “能量密度能达到多少?”

    “是目前常用的固态能量电池的十倍以上。”

    “满载情况下可以连续工作五百个小时,或者双程钻探深度达到60公里。”李建设调出模拟动画,“它的优势在于完全自持,不需要任何外部支持,特别适合探索未知区域,而且......”

    他停顿了一下,切换到一个分解视图:“电池模块采用蜂窝式设计,即使部分损坏也不会影响整体功能,安全系数很高。”

    万院长若有所思:“缺点呢?”

    李建设的表情变得严肃:“首先是这种电池虽然能量密度很高,但比起另外两种方案,它的总能量还是有限,这意味着一旦深入地下,它必须预留足够的能量返回。”

    “就像早期的潜水器一样。”万院长喃喃道。

    “对。”李建设点头,“而且电池本身虽然安全系数很高,但是在地底的复杂环境下,还是有可能会造成损坏,而任何损坏都会大大降低它的续航。”

    “最坏的情况下,地龙一号会在还没达到目的地之前就失去动力。”

    万院长在平板上记下几个数字,然后指向第二个较小的设计:“那么这个线缆供电的呢?”

    “这是我们的“脐带”方案。”他放大了那个连着粗大线缆的飞船模型。

    “原理很简单——通过地面供电站提供近乎无限的能源。”

    动画显示线缆如何随着地龙二号下钻而不断释放,就像一只深入地下的大号电钻。

    “最大的优势是能源几乎无限,只要线缆不断,它可以一直工作下去,而且因为不需要携带能源,它的体积可以做到很小,是速度最快的一个。”李建设继续解释。

    “在坤與一号基地已经测试了这种线缆材料,完全可以满足要求承受地下高压和高温环境。”

    万院长走近屏幕:“线缆长度限制是多少?”

    “目前我们能做到的最大连续长度是110公里。”

    李建设调出一组参数,“这已经是材料学的极限了,更长的线缆会因自重而断裂。”

    “故障率呢?”万院长敏锐地问。

    李建设的表情略显尴尬:“这是最主要的缺点。”

    “在前期测试中,线缆被岩石卡住或意外断裂的概率约为15%,一旦发生,飞船就会失去动力...”

    “变成地下的金属棺材。”万院长补充道。

    “是的。”李建设沉重地点头,“而且线缆限制了飞船的机动性,它只能沿近乎直线前进,无法灵活转向或者更改路线,任何多余的偏离都会导致线缆断裂的可能性增大。”

    “所以飞船返程的时候必须继续呈V字状,角度还不能太小,否则很容易造成线缆断裂。”

    “这也是模拟测试三个方案里面生还率最低的一个。”

    “任务完成率还可以,但是返程率只有完成率的三分之一。”

    房间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设备运转的嗡嗡声。

    “那么,最后这个......”

    万院长转向第三个带有核能标志的模型。

    李建设深吸一口气:“这是最大胆的方案——微型核反应堆驱动。”

    屏幕上跳出一个复杂的反应堆剖面图,无数管道和线圈交织在一起。

    “它结合了前两种方案的优点:近乎无限的能源和完全的行动自由。”

    “现有的核潜艇动力核心略做改造就可以直接使用。”

    “新研究出来的隔热材料,再加上热电转换隔层,完全可以保证反应堆在地下深处也能正常运行。”

    “地龙三号同时拥有强劲的动力和灵活的操控,也是模拟测试中成功率最高的一个。”

    “这不是很好吗?”万院长看着一脸复杂的李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