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果然一会功夫,二哥就来到的房间,进屋就说到:“里面真暖和,这土台子就是火炕?”
“二哥,要不要也找个房间搭个火炕?”
“明天赶紧给二哥弄上,这东西丑了点,确实舒坦。”
葛明点头答应,请三人上炕坐。等坐在炕椅上,双腿感受着草席传上来的热量,更是舒坦无比,这时候三人也都脱了冬衣。(火坑这东西就怕有人脚臭)
孙韬这时候说到:“明哥儿,这火坑真是舒坦。抽空也给我家弄上一个,我爹有老寒腿,睡在火炕上应该会舒坦不少。”
葛明说到:“小事情,明天就弄。”说完对丁香说到:“丁香姐,去找下福伯,让福伯派人去庄子上,派人过来盘火炕。”
孙韬说道:“那就多谢明哥儿了。”说完还拱拱手。
葛明笑着说到:“谢个什么劲儿,都是自家人。要是知道孙伯父有老寒腿,我早就提前把火炕给你家弄上了。”
等到安排妥当,葛明拿出麻将倒在炕桌之上,对三人说到:“三位兄长,这是小的最近弄出来的玩具。”
三人看到一些红色木头做的小木块,背面黑色大漆,拿在手里非常圆润,于是都等着葛明继续介绍这玩具到底是做什么的。
葛明说到:“这个东西叫做麻将,玩法非常多样。年长的人摸一摸,可以活动活动双手。年幼的人摸一摸,可以锻炼锻炼心思。”
“实在是老少咸宜的好东西,但是需要四个人才能玩的起来,所以小弟邀请了三个兄长过来,陪着小弟胡闹。”
葛粮说到:“听着这东西好像不错,就是不知道是怎么玩的。老四,还是说说这个麻将到底怎么玩的吧,是不是胡闹还真说不准。”
于是葛明开始介绍什么条子、筒子、万字,中法白、东南西北等等。考虑到这些人的智商怕是参差不齐,所以还是从最基础的傻子胡开始介绍。
年轻人学习起来确实快很多,葛明稍作介绍几人就听懂了,于是四个人开始搓麻将。
开始两把,自然都是葛明胡牌,因为虽然三个人大致听懂了,还是需要实践的。到了第三把的时候孙韬就开始胡牌了,然后二哥也胡了一把。就剩下抓耳挠腮的大哥,一把没胡。
“二哥,韬哥儿,要说大哥作为长兄的确是称职的,知道礼让咱们哥仨。”
葛粮听后脸都黑了,葛仓说到:“明哥儿不要挖苦大哥,大哥已经尽力了。”
葛粮说到:“老四,这麻将没点彩头什么的?”
葛明说到:“前几天跟福伯他们玩了一会,输了的喝水,行不行?”
“喝水?大冬天的喝什么水?”
“山楂水,还加了饴糖,小弟上次一碗没喝上,打完牌渴的要命。”
“老四你别狂,干脆来点彩头,一文钱一把,敢不敢?”
没等葛明说话,孙韬面露难色,葛粮见状说到:“孙韬,输了算我的,赢了算你的。这要是没点彩头,我实在提不起劲儿。”
有人出钱自然是没问题的,孙韬这才点头同意。孙家老头子是个穷教授,孙韬自然是没什么零花钱的。
一文钱一把?说实话,葛明工作后就没打过这么小的麻将,简直就是绿色麻将嘛。
玩具,才几天功夫就变成了赌具,葛粮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跟葛明毫无关系。
筹码太小,输赢自然不大,所以葛明心思完全不在打牌上。一边打牌,一边跟孙韬聊天。
“韬哥儿,最近在读什么书呢?一筒。”
“最近在读左传。一万。”
唐代比较正统的读书人通常是先读孝经,然后千字文,再读五经,还要读各家的注解。五经中礼记、左传为大经,一般都要学三四年。按照孙韬的这个年纪,确实差不多在学左传了。
葛明这种人只要是为了识字,认识认识繁体字而已,所以想到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完全谈不上正统。不过孙思邈可是受过正统教育的,所以葛明现在跟着孙思邈读书,也算逐渐进了正统的行列。
“那什么时候去长安考进士?”
“考进士?岂是我家这等寒门敢想的?”
“要是不考进士,就不能当官,那读书做什么呢?你都读到左传了,县学都要结业了。”
“明哥儿,话可不能这么讲,读书是为了明理,不是为了将来当官的。县学结业之后,父亲打算让我去游学,出去走走看看。”
寒门读书人其实在古代依然没什么出路,虽然隋炀帝弄出来科举制,但是进士都是被勋贵瓜分了的。大唐立国以来,一直还没举行过科举考试,就算考试也不容乐观,进士的名额实在太少了。
真正寒门也能出贵人,至少要等到北宋年间了。游学在古代读书人中几乎是必修课,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多走走看看,多了解民间疾苦,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