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唐钓鱼人 > 第150章 太子李承乾

第150章 太子李承乾(1/3)

    李世民觉得毕竟葛明是有功的,虽然年幼不适合封官,给葛明父亲弄个品级高的散官还是可以的。

    于是对旁边的太监说到:“派人尽快调查临渝县令之妻刘氏的出身,调查清楚之后拟招,葛明于国朝有大功,葛庭玉、刘氏教子有方。封赏葛庭玉为中散大夫,封赏刘氏为县君。”旁边的太监诺一声之后就下去了。

    唐代封赏也不是胡乱封赏的,对于白身之人要做个简单的调查,起码要往上调查三代。葛三爷家做小官多少代了,朝廷自然是有备案的,所以只需要调查刘氏的出身。

    李世民又说到:“葛明这小子毕竟有功,要是一点都不赏赐好像朕亏待了他。不如等过几年这小子长大些,来长安进太学读书吧。”

    魏征说到:“陛下圣明。”要是葛明在这里,一定会好好感谢李世民的八辈祖宗。也要顺便感谢魏征的八辈祖宗,封赏全是父母得了,自己什么都没有。

    太学可是古代最高学府,一般人想到里面读书那是不可能,非勋贵子弟绝对进去不,里面混几年怎么都能弄个官做做。对于葛明来说确实是不错的赏赐了,但是葛明绝对不想去太学读书。

    不过唐代并非只有太学,还有国子学,四门学等等,都是国子监管辖的。也就是说太学、国子学是学校或者学科,国子监是管理部门,类似后世的教育部,所以读书不能说在国子监读书。

    等葛明的封赏安排妥当,李世民看着三本奏折,心里也有了打算。耕牛一事国民不需要知道,知道了也没草原的牛。拼音一事还需要徐徐图之,大局稳定之后才能考虑推广。但是伤口缝合之术必须快速普及到军队此行。

    李世民对身边的太监说道:“把太子叫来。”太监领命而去。

    李世民对魏征说到:“玄成,拼音一事朕打算徐徐图之,你先教给太子,让太子在宫中教教弟妹,朕也想看下效果如何。”魏征拱手表示同意。

    就在等太子上殿的功夫,李世民把刚才葛明那首悯农诗用漂亮的飞白体写了出来。这首诗道尽了农户的艰辛,作为太子必须知道民间的疾苦,所以这首诗一定要让太子好好研读才行。

    太子李承乾被太监带着上了殿,上殿之后先给李世民施礼,然后又给魏征施礼,魏征起身回礼,这才站到一边等着李世民训话。

    李承乾武德二年生于程乾殿,母亲是长孙皇后,不但是嫡子还是长子,李世民登基之后就被封为太子。

    要说皇家的人果然是顶级贵族,礼仪风范样样不缺,小小年纪居然有些风度翩翩。葛明要是在这里怕是要嫉妒死,出身好、长得帅,找谁说理去?

    李世民对李承乾给予厚望,小小年纪文质彬彬,孝敬师长礼让弟妹,已经有了太子的风范。为了让太子受到更好的教育,专门任命萧瑀为太子少师专门负责教导。

    李世民把默写的悯农诗递给旁边的太监,太监捧着递给了李承乾。李承乾看后说到:“父皇,您这首诗写的真好,道尽了农户的艰辛。”

    李世民笑着说到:“此诗不是朕写的,是一个十岁的孩童写的,比你只大一岁。”

    李承乾说到:“这么年幼就有如此才华,儿臣羡慕得紧。”

    李世民点头说到:“这首诗好好研读,也教给弟妹研读。今天朕叫你来还有另外一件事,写出此诗的小子弄了一套拼音字母出来。今天开始你跟着魏主簿好好学习,学完之后教给弟妹,父皇过段时间要检查功课。”

    李承乾施礼说到:“儿臣谨记。”然后对魏征施礼到,说到:“还请魏主簿悉心教授,承亁感激不尽。”

    魏征回礼笑着说到:“臣遵命。太子殿下聪慧,不用几天就能学会了。”

    李世民也笑着说到:“玄成这些日子先把拼字字母好好教给太子,顺便也调整一段时间,将来朕还有大用。”

    魏征、李承乾施礼,两人这才退出大殿。

    于是从这天开始,东宫里面传出来阿啵呲嘚的奇怪读书声。这声音从葛明院子传出来时,路过的仆人会听上一会,只当小郎君在胡闹,然后笑着离开。

    这个声音从东宫传出来,路过的太监、宫女都认为这怕是天书,只有太子这样金贵的人才能学,于是赶紧匆匆走开,生怕听了不该听的东西,几天之后死于非命。

    历史上对于李承乾的记载其实并不少,对李承乾童年的评价都是聪明好学,尊敬师长,颜值还高,是个非常不错的好孩子。

    为何后来心理扭曲到喜欢死人妖,还大逆不道的造反,其实跟很多原因都有关。一个是李世民造成的,不可否认李世民是一代明主,但是教育子女的水平实在太差。

    或许是因为对李承乾寄予厚望,经常是打击式的教育为主。在李世民看来这是应当的,因为你是太子,对你的要求自然比其他皇子更高。

    好吃的,好玩的,全都给弟妹们,这个好像也没多大问题,至少站在李世民的角度是这样的。老子死了,将来天下都是你的,所以在你登基之前就过过苦日子,以免登基之后更加奢侈无度。所以对其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