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抗战之铁血少英雄 > 第546章 环形包围圈

第546章 环形包围圈(1/2)

    滩头的硝烟尚未散尽,微山湖的浅水区漂浮着日军汽艇的残骸和油污,被泥浆染成褐色的浪头反复冲刷着岸上扭曲的尸体。

    小林司令官站在旗舰甲板上,望远镜里这片狼藉景象让他指节捏得发白,精心策划的三栖攻势竟被渔民的水草网和泥巴炸弹撕得支离破碎,三分之一的兵力折损在滩头阵地。

    “小林阁下…….”一旁的松尾声音发颤,他很清楚,司令官此时的怒火正需要一个宣泄口。

    “八嘎呀路!一群废物!”小林猛地转身,拔出了指挥刀。

    “哈依…”松尾吓得连连鞠躬,冷汗直流。

    “命令!”小林的声音冷得像冰,“放弃滩头强攻,执行‘铁环’方案,所有舰船退至深水区,建立三层封锁圈!”

    “哈依!”松尾如释重负,急忙转身下达命令。

    日军迅速变阵,三支作战单位如机械齿轮般精密咬合。

    内层封锁线,残存的12艘汽艇拉开两公里间距,探照灯交错扫视湖面,重机枪封锁所有可能的水路渗透点,形成“无间隙巡逻带”。

    中层火力网,机帆船上的迫击炮阵地完成坐标校准,预设炮击区域覆盖全岛滩涂与丛林边缘,随时准备实施“梳篦式轰炸”,这是冈村宁次在华北扫荡中验证过的压缩战术。

    外层机动层,两艘运输舰搭载的步兵中队化整为零,乘橡皮艇登陆外围小岛,建立观察哨与狙击点,彻底切断微山岛与外界的联系。

    小林深知这种包围的精髓,压缩空间即是扼杀生命,他特意保留东侧一片芦苇荡作为“生路”,实则埋伏两支机枪小队,这是针对游击专家精心设计的死亡陷阱。

    至此,“铁环”阵型成型,日军不仅重新完成了对微山岛的包围,更将包围圈缩小了三分之二,兵力更集中,火力更凶猛,立体打击与纵横交叉火力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死亡之网。

    做完这一切,小林重新拿起望远镜,看向远处的岛屿,嘴角勾起一抹残酷的冷笑。

    “微山岛上的游击队们,你们已经无路可退了。”小林自言自语,声音里透着一丝残忍的快意。

    “现在,让我们开始最后的围剿吧,摧毁这个反抗的据点,彻底掐灭华北平原上最后一点星火!”小林的咆哮响彻整个舰队。

    随着小林一声令下,封锁圈内的日军舰船同时开火。

    密集的子弹如狂风暴雨般扫过水面,击起无数水柱。

    此时,石云天伏在制高点,镜片上倒映着湖面渐次成型的封锁链。

    当探照灯光束如苍白触手掠过掩体时,他猛然意识到危机所在:“他们在制造火力‘刑场’!”

    日军三层防御体系构成完美的同心圆结构,一旦飞虎队被迫向圆心收缩,来自四面八方的火力将遵循集火效应,包围圈内任意一点承受的火力密度,理论上可达外围单点防御的 2πR倍。

    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数学结论。

    鲁汉的机枪组试图撕开一道缺口,子弹刚泼向一艘汽艇,瞬间引来三艘敌船的交叉火力压制。

    子弹在岩石上凿出蜂巢般的弹孔,压得众人抬不起头。

    “他娘的!子弹像长了眼睛往一个点钻!”鲁汉啐出口中的石屑,被迫放弃阵地后撤。

    “不能硬撞火力网!”石云天拽过炭笔在岛图上急速勾画,“日军的‘铁环’有致命伤,他们的外层观察哨需要情报传递时间。”

    他提出一个险中求胜的双向欺骗战术。

    第一,东侧佯动,由李妞带渔民小队向东侧芦苇荡投射烟雾弹,制造大规模突围假象,诱使埋伏日军暴露位置。

    第二,西侧穿刺,主力趁乱从西面深水区潜渡,利用日军汽艇巡逻间隙,以桐油浸泡的芦苇杆作潜泳呼吸管,实施无声渗透。

    王小虎盯着漆黑的水面声音发颤:“要是被探照灯照到…”

    “所以需要第三组人当‘诱饵’。”石云天目光转向马三刀,“请前辈带阿福在岛南峭壁制造动静——用那招‘乌鸦坐飞机’,闹得越夸张越好!”

    子夜时分,三道行动同步启动。

    东侧,十几枚烟雾弹在芦苇丛炸开,橘色烟雾中隐约可见“人影”晃动。

    埋伏日军果然中计,机枪火舌喷吐而出,却只打碎了几捆绑着衣服的稻草人。

    南侧,阿福的唐刀在岩壁上刮出刺耳锐响,马三刀则向湖面甩出火药包,爆炸声在峭壁间反复回荡,宛如千军突围。

    两艘汽艇急忙转向增援。

    西侧,石云天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身后跟着三十名衔着芦管的队员。

    探照灯扫过的刹那,所有人沉入水下,仅凭油芦管维持呼吸。

    日军的声呐监听员却被南侧的爆炸干扰,未能捕捉到近在咫尺的划水声。

    当先头队员爬上外围小岛时,一颗红色信号弹突然撕裂夜空,负责外围警戒的日军小队发现了他们!

    枪声瞬间爆响,石云天反手甩出飞虎爪勾住礁石,借力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