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祖宗保佑:直播乡村的完美人生 > 第65章:竹编炕席

第65章:竹编炕席(1/2)

    炕面砖晾干用了两天的时间。

    这两天里,李启文已经把炕厢盘好了。

    最早的火炕遗址是在冀省发现的,但北方火炕的样式和技术,则基本都来自于东北地区。

    根据样式,北方火炕可以分为鸡窝式、连灶式、隔山套火式、地灶通炕式等十几种样式。

    如果从整体布局和用途来区分,又能分为正身炕、顺山炕、背身炕等**种布局。

    例如正身炕,一般都盘在正房的南侧靠窗位置。

    这里可以照到太阳,是家里最好的位置,一般是由一家之主或是老人来用。

    背身炕大都在位置相对偏些的厢房里,是晚辈和孩子们用的。

    而顺山炕大都盘在紧贴山墙的位置,一般用来临时接待客人,或是逢年过节摆放贡品。

    以前没有地暖,在正房和各个厢房都得盘火炕,用火道相连,统一供热。

    但李启文已经在各个房间地下都铺了地暖,原本是不用盘火炕了。

    不过综合考虑之下,他还是在正房盘了一个火炕。

    他盘的是标准的连灶式火炕,保留了灶台,也连了烟囱。

    院子里是有厨房的,可冬天天气冷,从热房间里去厨房,也挺麻烦。

    猫冬的时候,可以在正房里动火,就不用来回跑着受罪了。

    虽然连灶式火炕相对简单,但想要盘好,也有讲究。

    砌砖的方法可以用条砖细淌白、带刀灰或糙淌白,用的灰泥也要用三种料来调制。

    灶台的高度要按照人的身高来匹配,一般是七层砖,但李启文加了一层,这样他用着更顺手。

    炕帮的高度一般比灶台高两块,同样的,李启文也加了一块,砌到了十层砖。

    炕厢里的烟道排布也有讲究,要分好出口,让烟气均匀铺满整个炕,不然一坨热一坨冷,不光没法保证取暖,还容易把炕烧变形。

    炕厢和火道盘好后,就可以铺炕面砖了。

    炕面砖铺好后,还不能着急抹泥,要先点火试炕,确保烟道走烟正常,才能封顶。

    李启文做的炕面砖一共有两层,一层薄,一层厚。

    薄的在下,厚的在上,中间是铝制的地暖管线。

    这样一来,在火炕不动火的时候,依然可以用锅炉统一供暖。

    打算动火的时候,可以掐掉地暖管线,用灶台供暖,一举两得。

    将炕面砖铺好,只是初步封顶。

    接下来,还要在炕面上抹一层粗泥,晾干后再抹一层细泥。

    细泥和刷墙用的灰泥一样,加了麦糠、白灰,可以做到防虫,透气。

    等把细泥抹平,晾干,再点火烧透,炕就算是盘好了。

    不过这样的炕还只是基本体,要想睡得舒服,还得继续收拾,添置物件。

    炕朝外的位置要加一道炕沿,一般是一寸以上,十公分宽的长条形木头,防止小孩睡觉滚下炕去。

    炕的两边也要加两扇雕花的炕窗,用来挡被枕之类的私密物。

    如果追求美观,炕的四周还要画炕围。

    为了追求舒适,炕面上也要铺一层垫子。

    过去的大户人家,用的都是羊皮,或是羊毛纺的毛毯,毡片。

    夏天则是用竹丝编的炕席,和凉席有些像。

    但家里这两样都没有,李启文打算自己动手来做。

    天气还不冷,他打算先把炕席做出来。

    而这首先就得弄到足够的竹子。

    成品的竹料,在建材市场,竹制品加工厂都能买得到。

    但李启文需要的黄金竹和紫竹,市面上却都是按照观赏品销售的,尺寸都不够用。

    李启文联系了一圈,才找到了县里一家苗圃厂家,买到了合适的竹料。

    那些竹料都是卖不出去的观赏竹,被老板连根挖了出来。

    这些竹料老板明显是当垃圾处理的,刚好李启文买,就一趟车都给他送了过来,价格算得很便宜。

    带根的竹子很好活,李启文挑出了能用的一部分,就把剩下的都栽进了老宅后方的坡地上。

    老宅后方没有人家,也没有开荒,坡地上光秃秃的,种几根竹子倒也能增添些许意境。

    也不知道是不是受老祖宗影响,他对花花草草开始越来越有兴趣了。

    种完竹子后,他回家后兴之所至,还写了一篇苏东坡的“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他还隐约间摸索到了一丝不同的笔锋,让他写完后还感觉意犹未尽。

    而这篇文字,也卖出了他迄今为止所有书法的最高价。

    墨染书斋出了八万的高价,收走了这篇作品,顺便还催了催猪鬃刷的进度。

    这段时间,墨染书斋和李启文的合作很稳定。

    每隔十天半个月,他都能帮李启文找到一两个客户,而且出价都不低。

    此外,他还盯上了李启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