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辖乡政权:
罗南溪乡苏维埃政府:设在大寨陈志泽家。
主席:陈正光
副主席:杨光郁
文书:杨通煜
乡代表:张宗福
游击中队长:杨光荣
下寨坝乡苏维埃政府:设在田中海家。
主席:刘兴忠
游击中队长:田庆福
兰克寨乡苏维埃政府:
主席:黄前兆
副主席:郑老进
游击中队长:郑少南
来安营乡苏维埃政府:
主席:陈永举
乡代表:陈槐安
喻家岩区革命委员会
因区政府设在庙坪喻家岩而得名,由红军干部何启佐、邓参谋等人协助,于1934年7月底成立。办公地点设在康正凡家。
主要干部构成:
主席:何启佐、王之维(何调走后由王继任)
副主席:任恩普、卢奎现
游击大队长:杨银山(老红军)
常驻红军代表:何启佐、邓参谋
下辖乡政权:
刀坝乡苏维埃政府:
主席:李维清
文书:饶景秀
乡代表:周宗仁
游击中队长:李天福
风谷岭乡苏维埃政府:
主席:黄廷章
文书:杨秀品
游击中队长:杨秀章、夏月成(杨秀章因贪污被撤职由夏继任)
坨寨乡苏维埃政府:设在赵佐金家。
主席:任文忠
文书:陈开国
乡代表:黄朝学
游击中队长:王世焕
副中队长:赵佐怀
桂溪口乡苏维埃政府:设在何德洪家。
主席:何德洪
副主席:任贞恒
文书:任永杰
游击中队长:任贞贤
除此以外,当时属于印江西区管辖的袁家湾、上坝也建立了袁家湾、上坝两个乡苏维埃政府,这两个乡苏维埃政府属德江县张家湾区革命委员会管辖。区革委主席冉隆贵,副主席冉茂清当时也属印江人。
黔东特区时期,印江县境内的政权建设具有如下鲜明特点:
1. 民主选举产生领导成员:红军干部到达一个地方后,首先召开穷苦人会议,或邀集骨干开“诸葛亮”会,成立雇农工会或农民协会,发掘和培养积极分子,为建政储备干部。1934年8月上旬,红三军来到兰克寨后,动员穷人到下寨坝苦竹林开会,会议持续近一天,当场组织了农民协会,选举郑老进担任农会主席,后来郑老进还当选为兰克寨乡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在建立群众团体方面,旧寨坝区成绩突出,各乡普遍成立了雇农工会、农民协会和少年先锋队,还组织了运输队、担架队。区、乡政权的负责人,均由群众选举产生。旧寨坝区为推选出席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的代表,专门在瓦房场召开各乡苏维埃代表参加的群众大会。红军干部张均望首先说明当选代表应具备的条件,然后经过公议,一致推选陈正国、王焕林、吴希堂、杨槐昌等人为代表。结果,陈正国在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特区政府副主席。
2. 红军代表发挥核心作用:由于区、乡政权酝酿和准备时间短,本地干部来不及培训,派驻到各区的红军代表成为关键人物。原旧寨坝区革命委员会副主席杨光明说:“当时我们又不懂些什么,完全是由红军干部冯启云,陈家其掌火”。罗南溪区的红军代表易吉山,负责全盘工作,政治、宣传、军事工作一肩挑。原喻家岩区风谷岭乡苏维埃政府主席黄廷章说:“区府有个红军代表叫何启佐,我们不知道乡政府的工作怎么办,都听他指挥” 。红军代表凭借丰富的革命经验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为印江县境内的政权建设指明方向,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印江县境内的革命政权在红军代表和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积极践行各项革命政策,极大地改变了当地的社会面貌。在土地革命方面,各乡苏维埃政府严格执行土地分配政策,深入调查土地占有情况,将地主豪绅的土地没收,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一举措不仅使农民获得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改善了生活条件,更激发了他们对革命的拥护和支持,许多农民主动加入红军或地方武装,为保卫革命果实而战。
在经济建设上,区、乡政权积极组织农民开展生产自救。发动群众开垦荒地,兴修小型水利设施,提高农业产量。同时,鼓励发展手工业,支持农民从事编织、木工等手工业生产,并协助建立小型合作社,促进物资交流和经济循环。这些措施有效地缓解了根据地物资短缺的问题,增强了根据地的经济实力。
在军事斗争方面,各乡的游击队和自卫队积极配合红军作战,承担起站岗放哨、传递情报、骚扰敌人等任务。他们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