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说:“若是造大船,也必是要在上游分支造船,不然船还没造好,就会被尹尊给拆了。颍川境内的颍河(今河南省许昌市境内),上游可通沙河,可造大船也要数月时间,与其那样还不如掘土改道来的快。”
贾复说:“我也赞成掘土改道,此间西行五十里,便是现成的地点,哪里有一条小河叫做尧河,连接着沙河和颍河。可是尧河太小了,河面仅有五六丈宽,也不知能不能劲得住沙河的水流,若是饶河决堤,那咱们这七万大军可就真成了鱼鳖了。”
臧宫说:“看起来现在最快的办法就是掘土改道,可我们这些人都有不懂河务,不如我们尽快将这边的情况报给陛下,让陛下调两个懂河务的河工前来。此间到洛阳也不过四百里(今河南省洛阳市境内),若是快的话三四天就可来回。”
众将商议后,贾复派亲兵快马回报洛阳,所幸一路上皆有驿站,亲兵途中换了四次马,一日之内便到洛阳。
刘秀看到奏报后,立刻派遣一位河堤使者跟随贾复亲兵回到前线。
河堤使者现场勘察过后,对贾复说:“主帅,尧河的确太小,若是将沙河之水尽数引入尧河,必然会决堤。”
贾复听后,很是失望的说:“不能想想办法吗?这条河过不去,下面的战斗就都没法打,陛下可是十分在意这里的,要是打不过去,就显得我太无能了。”
河堤使者思索片刻后说:“下官有一个办法,可以让河水水位变低,不过代价是水流会变快。”
贾复听后,眼神一亮说:“哦?不知可降低多少水位?流速又能变快多少?”
河堤使者说:“我们可在尧河汇合处设一道坝,将沙河之水引入尧河一部分,然后在下游再建一道堰。这样的话预计可将水位降至三尺,但水流流速就要比现在再快上两三倍。”
贾复听完说:“若真能如此,大军可过河。”
河堤使者说:“但是我们修建堰的时候,对岸敌军势必会阻拦我们,还请将军为我们争取时间。”
贾复问道:“需要多久?”
河堤使者说:“最快一个时辰,可如此快速修建的堰必不牢稳,估计也撑不了几天,大军过河后很可能就变成孤立无援了,还请将军慎重考虑。”
贾复说:“我们只要能把大军平安渡过河,那我就有必胜的把握,我们站住脚跟后,你再主持修建一道结实的堰就好。”
随后几天,贾复命士卒砍树做独木舟,挖土做沙袋,做着战前的准备工作。
这天凌晨,一切准备妥当,贾复命臧宫率领两千士卒乘坐二百条独木船趁着天还没亮分批渡过沙河。随后汉军士兵开始将无数提前准备好的沙袋,五六个捆在一起后丢入沙河。
天亮后,郾军发现了沙河南岸还在渡河的臧宫部,还有对岸的汉军在往河中扔沙袋。过了不到半个时辰,尹尊亲自带大军前来,誓要把臧宫部团灭在沙河南岸。
汉军看着铺天盖地赶来的郾军,一个个面露惧色。
臧宫看了看还有五分之一就要完工的堰,对汉军大喊道:“兄弟们,都说置之死地而后生!此时害怕是一点用都没有的,我们只有拿出勇气,和敌军死战到底,才是唯一的活路。我们只需坚持最多一个时辰,我大军就会全部渡过沙河,到时我们里应外合,必会战胜敌军!”
汉军听后,重新振作起来,结阵御敌。
正是汉军这种向死而生的精神,使得汉军爆发出比平日高出许多的战斗力,郾军无论如何冲杀,都无法撕开汉军的阵型。
下游二十里外的吴汉站在沙河北岸一直盯着河中的水位看,看到水位越来越低,心中也越来越欣喜。
这一刻他可是等了太久了。
这时,一匹快马从上游奔来,来到贾复身边说:“主帅,上游堰已修建完成,此时水位已经达到最低,大军可以渡河了。”
吴汉听后立刻让两队骑兵进入河道,看着河水还没到马肚子后,吴汉放心命大军过河。汉军就在两队骑兵之间不足百丈宽的地方,趟过了沙河,偶有被湍急河水冲走的士兵,也都被下游的骑兵救起。
大军刚有两万过了河的时候,贾复对阴识说:“阴将军,这里就交给你了,你协调好大军渡河后续事宜。粮草辎重最为重要,河水太过湍急,推车是用不了了,只能一袋一袋用人力来搬。我先带次两万士卒支援臧宫,等再集合两万后,你让刘喜再来支援我们。”
贾复说完带着两万士卒直奔上游而去,一路急行军,终于在臧宫防线即将被撕裂的前一刻抵达战场。贾复二话不说,策马冲入敌阵,随后便是虎狼一般的汉军。
尹尊不知道堰的